潛心書藝育人才
——記山東省青年書法家趙聯琦
| ||
| ||
| ||
| ||
張春華
趙聯琦??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滕州市青年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楊雯書法工作室助教。作品獲獎、入展、入選:中國·萬寧書法節教師組優秀獎、全國首屆篆書展、全國第二屆隸書展、全國第二屆草書展、山東省第五屆書法篆刻展、第二屆王羲之獎書法篆刻展等。
我與山東省青年書法家趙聯琦,雖無謀面之緣,但從與他的微信、電話以及其他的交流中,卻能感受到他的樸素真誠、謙和坦蕩,尤其從他的一些生活照片和閱讀他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中,又能使我感覺這是一位“人帥字帥”且富有潛質的書法家。
趙聯琦1985年出生于山東省滕州市,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滕州市青年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近年來,他的作品常見諸于報紙、雜志及各類展覽,得到了業界的好評和群眾的喜愛。
對于書法的酷愛,趙聯琦從童年時期已然有之,并在隨后的歲月中,與日俱增。起初只是因他懷揣“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很有臉面”的夢想,開始接觸書法的。從小學描紅到臨摹,直到束發之年,幸運地遇見了著名青年書法家楊雯先生后,他才走上了真正的學書之道。
作為對趙聯琦有著重要影響的教師,楊雯先生既是一位具有傳統功底的書法家,也是一位治藝精嚴的書法教育家。或許正是受他那些藝術思想的影響,幾年中,趙聯琦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書法的臨習上。由于其勤奮刻苦,很快有了較大的進步。與此同時,老師的言傳身教,也使趙聯琦在傳統的繼承、文化的修養以及道德品格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滋養。
強烈的求知欲望,讓趙聯琦不忘繼續充電。2004年他考入曲阜師范大學,開始了專業學習歷程。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趙聯琦深知,若要探得書法三昧,除了具備在科班所學的實踐理論知識外,還需有一種不斷探索的精神。在曲阜師范大學期間,趙聯琦得到了王步強、張韜等教授的指導。他堅持“與古為徒,博采眾長”。不僅書法水平更上層樓,還逐步在理論上清晰了觀念,并在實際創作上開始逐步追求個性書藝風貌。
流年似水,歲月如歌。盡管已過而立之年的趙聯琦,在協助楊雯老師進行高考書法培訓工作中,其書法水平已然得以朝著縱深發展,并且時有入展獲獎于各級展覽。但是他至今還記得,由于出身農村,家境貧寒,求學期間,為了節省住宿費,無論是酷暑、寒冬,白天他在案板上寫字、晚上他在案板下睡覺的那一幕幕。他不會忘記,每當外出考試,楊雯老師的妻子,總會起早,炒好咸菜備好煎餅,送他出門時的情景。
正因如此,楊雯老師及其妻子日常的點點滴滴深深影響著趙聯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對待朋友,趙聯琦豪爽義氣、樂于分擔煩人心事;對待學生,他管教嚴厲,生怕其誤入迷途,卻私底下又像親兄弟一般,噓寒問暖,關愛尤加。
令人高興的是,對于把書法當成終身事業的趙聯琦來說,早年曾真、草、隸、篆皆涉,并打下了一定的基本功,得益于近年來的教學培訓工作,不僅加深了他對書法本質的進一步認識,同時他的書法技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趙聯琦的楷書,出自《龍門二十品》《墓志七品》等,用筆任意揮灑,結體因勢賦形,不受拘束。尤其是小楷,以二王為根基的他,寫得點畫精到,沉靜扎實;作為入選于國展的隸書,則近于《石門頌》《西狹頌》《張遷碑》等風格,寫得點畫古拙,字形多側多變。
諸體中,趙聯琦最擅行草,這既是他典雅的氣質和謙謙君子之風使然,也是他作為二王鐵桿粉絲的積淀。他除了對二王的諸多經典名帖下過苦功夫,還對顏真卿、宋四家進行過長時期的研習。其行草書運筆果敢,氣勢張揚,字里行間彰顯出他書寫時的激情與性情,表現了他在繼承傳統方面所打下的扎實基礎。
有人說,工作與特長高度結合的人生無疑是幸運的,也是最易出成績的。從事高考書法培訓工作以來,趙聯琦把對書法藝術的熱情化為工作動力,與楊雯老師一起培養了一大批書法專業人才,并輸送到四川大學、四川美院、魯迅美院、山東藝術學院、山東工藝美院等高等學府。在他看來,輔導學生學習書法是他很自豪的一件事。他說:學生是花朵,而自己僅為花朵邊上的那片綠葉。
趙聯琦常教導學生,要善于學習,特別是有成就的書家,不論年輕還是年長的,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老一輩書法家那種對書法藝術的執著精神,以及他們高深的學識涵養是晚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而當代實力派書法家專業技法以及敏銳的時代感,新生代書法家的新思維、新理念等等,都是值得學習的亮點。
誠如西漢文學家楊雄所言:“書者,心畫也。”書法是一個人學養、性情、氣質、精神境界的反映。一個人能在藝術道路上走多遠,取決于個人多方面的修養。所以趙聯琦大部分的業余時間,除了臨帖和創作,他最愛好的就是讀書,文學、歷史、哲學等均有涉獵。
他說:靜下心來多看看書,多寫寫字,多出去充電,才能厚積薄發。因為學習書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得堅持,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能過于激進,書法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在他看來,良好的習慣源于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積極處事的精神狀態。講究規范,善于思考,追求卓越,才會有比較有分析……同樣,趙聯琦的書法學習既有書寫的行為實踐,又有其心靈的歷練,如此書法創作才能再現他的精神追求與情感表現力。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想正因為趙聯琦恪守此途,從他不懈努力的精神中,可以期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書法創作會更加成熟!
責任編輯:小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