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網絡理財投資者,遭遇“有心人”
60多人賬號被盜,目前查實案值達17萬元
金山網訊 不久前,丹陽市練湖派出所偵破一起特別的“網絡資產”盜竊案,案中“粗心”的網絡理財投資者,缺乏防范意識,密碼設置非常簡單。沒想到,遭遇了“有心人”,遍及多省市的60多人賬號和密碼被盜,“財產”被轉賣,目前查實的案值達17萬元。丹陽警方網上尋蹤,最終在常州成功將嫌疑人張某抓捕歸案。
賬號被盜,網絡理財損失17萬元
去年11月14日下午3時許,丹陽市民於先生急匆匆地來到練湖派出所報案,他在某網絡平臺上的虛擬資產賬號和密碼被盜,物品被轉賣,共計損失達17萬元。
原來,2年前於先生在朋友的介紹下,投資了一個網絡理財平臺。經過財產的增值,到了去年下半年,已經價值約20萬元。然而,報案前他發現賬號突然登陸不進去,密碼已經被人修改。待找回自己的賬號,發現里面的“財產”被轉賣一空,盜賣者從中獲益達17萬元。
事后,已是中年的於先生挺后悔,“對于網絡理財投資,缺乏防范意識,密碼設置的非常簡單,很容易被人猜到,從而遭受了不小的損失?!?/p>
發現漏洞,嫌疑人動起了歪腦筋
接警后,經丹陽市網絡監察大隊技術手段偵查,初步確定涉案電腦的位置,為常州市新北區某處。
然而,嫌疑人十分狡猾,其上網的地址不斷變化,有時選在茶樓,有時選在賓館,給警方的抓捕帶來了不小的難度。起初,警方初步鎖定的嫌疑人,查實之后,竟然發現是個年逾五旬的婦女。
可是,這名婦女并沒有作案能力,隨著調查的深入,她的親戚屬年輕男子張某浮出了水面。
去年11月28日,警方派出多組偵查員,在張某經常出現的地點進行蹲點守候,經過2個晝夜的伏擊,最終將張某在某賓館抓捕歸案。
練湖派出所辦案民警聶峰介紹,警方調查得知,張某的一位親戚在該網絡平臺從事代理工作,沒有工作的他,曾替親戚幫忙,對賬號和密碼進行管理。偶然間,張某發現了平臺的安全漏洞,由于平臺的賬號為新浪郵箱,通常用戶的姓名的拼音加上簡單的數字,而且原始密碼也非常簡單,如123456或654321。由于不少用戶為中老年人,對網絡安全缺乏防范,對原始密碼并未進行修改。這就給張某從事犯罪活動,提供了良機。
抽絲剝繭,警方查出犯罪路徑
在偵查過程中,警方發現了張某隨身攜帶的一個小本子,上面記滿了密密麻麻60多個賬號和相應的密碼。而且,張某的日常工作就是“管理”這些賬號,并不斷嘗試盜取新的賬號。
聶峰表示,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重現了張某的犯罪路徑。首先他通過先前的工作關系,了解到用戶的姓名相關資料。從而找到平臺的登陸賬號,再隨機嘗試破譯密碼,或者通過郵箱找回密碼的功能,登陸或修改他人理財平臺賬號。
“張某掌握他人賬號之后,將賬號內的虛擬財產,不斷進行轉移和集中,最終集中到他直接掌握的賬號內。為了實現虛擬資產的變現,張某通過火幣網進行變賣?!本毢沙鏊彼L李晨輝表示,張某的犯罪路徑全部在網絡,這與傳統的盜竊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張某所盜竊的賬號達60多個,遍及多個省市,特別是該平臺的服務器在境外,因此,警方尋找受害人困難不小。
目前,警方查實的案值已達17萬元,張某已經被檢方批準逮捕。具體案件尚在進一步偵查當中。(尹鳴 張兆勇)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