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無聲 潤色開花
——記山東省滕州市書法家張成泉
| ||
| ||
| ||
| ||
| ||
張春華
張成泉,號白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滕州市青年書協主席、北蘭亭書友會會員、全國青少年書法教育優秀工作者、棗莊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2002年-2003年于中國美院書法專業深造,2013年就讀于山東省書協首屆書法高研班,2014年山東省書法國展精英。作品入展入選:第四屆全國草書大展、全國第二屆隸書展、全國“西狹頌”杯首屆書法藝術展、全國“廉江紅橙獎”書法作品展、全國首屆冊頁展等。
日前,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第四屆草書作品展”評選結束,我在山東省11位入展的書法家名單中,見到了滕州市青年書協主席張成泉的名字。這是繼他入選第二屆全國隸書展、全國“西狹頌”杯首屆書法藝術展等一系列展賽后,又一次獲此成績,這些成績,印證了七零后書家張成泉的書藝步履。
張成泉出生于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寫得一手好字,少年張成泉在隨父親為家鄰書寫春聯中,感受到了書法藝術的魅力,由此便漸漸地迷戀上了書法,進而與書法結緣。他先習散氏盤,從篆書入手,繼學隸書,對《禮器》《西狹頌》進行過研習后再摹柳、顏,繼而又習“二王”筆法。
作為成長路上的重要轉折點,2002年-2003年張成泉負笈中國美院書法系深造,接受了專業教育和相關知識,進一步扎實了走進書法藝術殿堂的基礎。同時,杭州獨特的人文環境,給了張成泉更多的藝術感悟。他開始了平靜地書寫,并對習字有了新的認識,慢慢地,原本死板的描摹變成了輕松的體會,不再是機械的照貓畫虎,而是細致入微的用心琢磨。
于是,黃賓虹的“觀古人筆墨想見其揮翰之時”、孫過庭的“一畫之內,變起伏于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那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漸漸地清晰起來。讀帖時,張成泉仿佛看見古人的筆鋒在紙上起伏提按,也正是這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使張成泉在藝術思想觀念上有了較大的飛躍。
同時,學院良好的專業氛圍、優秀的老師又使張成泉學會了怎樣去分析理解古代優秀作品,學會了對于不同的線質、線律、線形如何處理,以及如何精確臨摹,如何從臨摹走向創作等藝術觀念,從而更加堅定了他在書法學習上永不停步的決心和信心。
此后,為提升發展空間以及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張成泉還先后就讀于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書法高研班、北蘭亭書院。
在當代流派紛呈的書壇,一些習書者難免會受時風的影響而落入俗流。然而,令人佩服的是,張成泉卻不受時風所擾,不為狂怪所惑,既善于思考,又勤于耕耘,而且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張成泉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既注重對傳統的認真汲取,同時又不愿被傳統所束縛,不斷汲取如文學、歷史、哲學、邏輯、藝術、語言等人文學科的營養,融會貫通,從而使其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他在學習篆、隸、楷、行、草諸書體、不同時期風格的流派中,一邊放棄舊我,一邊重塑新我。他坦言,書法作為一種造型藝術,繼承傳統,“入乎其內”非常重要,它的創作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更需要寬厚和豐富,需要有內涵和價值。正是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張成泉師法王羲之、米芾、王鐸諸家的行草書,以及黃庭堅、懷素的大草。不僅如此,各類展覽上的優秀作品,以及專業報刊上的名家名作,也成了他不斷學習的對象。如此博采眾長,他的書法逐步形成了自家風貌,作品中更是透露著一種北方人所特有的豪放氣息。
張成泉的隸書,淵源于漢碑《張遷》之方整拙樸、《禮器》之古瘦精健、《封龍山》之古健雄偉、《石門頌》之野逸清奇。為汲取古韻,他還上溯兩周金文,并在魏晉的碑刻中尋覓雅拙無飾、簡樸率意之趣,使其作品靈秀不失纖弱,古穆且蘊含生機。
在行草書的學習上,張成泉鐘情于二王、米芾、黃庭堅諸帖,王字精致的筆法、豐富的線條,流淌著魏晉之氣韻,米字縱肆奇險、筆勢凌厲、八面出鋒的沉著痛快極富雄渾之勢,都是他心追手摹的對象,于是在他眾多的行草書作品中,筆法、墨法、字法,常常采取輕重、枯潤、粗細、疏密、張弛的手法,呈獻出嚴整中有多變、凝聚中有流動、沉穩中亦不乏靈動的風貌。
張成泉的草書,因其對黃庭堅之氣脈連綿跌宕、氣勢如虹的秉承,彰顯出了大氣豪放、沉穩老辣,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張成泉把書法作為個人的愛好,更是作為人生的事業。他創辦了青年書協培訓中心,在教中學,學中教,不斷增加藝術的厚度。在他看來,藝術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藝術教學中教師的作品更為重要,藝術教育不僅是手把手地教,更是身教勝于言教。
尤其是自他當選為滕州市青年書協主席以來,熱情負責,并一直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積極組織書法活動,先后七次舉辦書法公益講座,三次舉辦青年書法展,并在全市范圍內舉辦青少年書法大賽,多年來,培養發展了多位省市級書法家,為推動滕州書法藝術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體現了一個書家的社會責任。
張成泉為人謙虛,辦事謹慎穩重,在他與各界的交往中,給人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積跬致遠,潛學升華。雖然在學書的道路上,他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作品多次在國展中入選、獲獎。但他覺得這種回報并不重要。在他心中,已然逐漸清晰著自己的夢想——午后的陽光,溫暖的撫摸著溢著墨香的書房,溫馨、舒適、自在充盈整個空間,隨意鋪開一張宣紙,面對一片空白,思緒無拘無束地放飛,內心會融入一個多姿斑斕的世界。他說,那是清泉和水晶無法比擬的,那曾是天空宇宙所望塵莫及的,此刻將人生對美的追求、真的感悟都融于筆端,于心靈的守望處將短暫凝固成永恒,再煮一壺茗茶,安靜的書齋就氤氳起淡淡的茶香……他是在詩意的環境里,感受著創作所帶來的樂趣。
有意思的是,張成泉自幼便對水有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愫,或許是因為家鄉古薛河給他兒時曾帶來無比快樂,上學讀書時,他便把自己的名字寫作:張成泉。其后因為書友們常把他落款中的“泉”字拆開,于是“白水”便成了其號。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都在尋找一種當下的愿望,適合自己的坐標。這也許就是張成泉通過書法想要追尋的屬于自己的詩意夢想吧。??
責任編輯:小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