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的重量
摘要:我割青稞的樣子應當很笨拙,可能都不是笨拙,是無從評點。
| ■文/馬溫 |

我割青稞的樣子應當很笨拙,可能都不是笨拙,是無從評點。鐮刀是那個藏族女人給我的。她彎著腰在田里干活,感覺都沒有青稞高,可是直起腰來,嗬,好大個兒,見我走近,就將鐮刀遞過來。她知道我不是來討水喝的。我舞了幾下鐮刀,就決定終止勞動,轉而和藏族女人聊天。一個說漢語,一個說藏語,正常情況下這個天是聊不起來的,但今天湊巧有個翻譯在場,他是藏族女人的小兒子,剛上初中。他喝著瓶裝飲料,一邊給我們當翻譯。在我們閑聊的時候,小男孩的父親繼續割著青稞,割幾刀,嘴里就發出很響的喘息聲。他家的田雖不大,可是手工收割是個累活,家中女人可以歇腳,小孩可以叫苦,他不能,他要趁著好太陽抓緊將活干完。
這塊田在浪卡子,離拉薩不太遠了。這里的習慣,割下來的青稞,不是隨意地丟在地上,而是細心地壘成長條形的垛兒,這兒一個,隔些距離又是一個,站在公路上向田里看,那些垛兒就像大牛大馬臥在草地上休息。莊稼地里的活,牛和馬都插不上手,但當這場勞動結束,它們可以套上車子,將主人拉回家,主人甚至可以躺在車上睡一覺,它們認得回家的路。
有些藏人種田為生,有些藏人一輩子都是放牛放羊。那些放牧人,他們負責給牛羊找水、找草、找陽光、找奔跑撒歡的場所,他們提防狼、提防山洪、提防暴風雪,走失了牛羊就像弄丟了自己的新娘那樣傷心。在放牧人的守護下,牛羊過上了體面的集體生活,而他自己,長年累月只能摟著那桿羊鞭子說話睡覺。牛羊吃著草,他就孤獨地坐在一邊等候,草很嫰,是它們喜歡的品種,放牧人若是饑餓了,只能從一只骯臟的口袋里摳出一塊干硬的牛肉蘸點鹽巴吃。這不是放牧人想要的生活,他想喝滾燙的酥油茶,想騎上馬到野地里攆兔子。可是,在放牧點,他的生活簡單到極點,扁平到極點,社交活動就是扔塊石頭教訓不老實的牲口,他喜歡打手勢,喜歡嗷嗷叫,因為這是牛羊看得懂的肢體語言。這個放牧人啊,將他的生命放在牛羊的嘴里任它們咀嚼,牛羊長出了秋膘,放牧人卻在春天憔悴了。
和西藏的浪卡子不同,在云南的香格里拉,割倒的青稞不是堆在田里,而是放在青稞架上晾曬。我不說青稞架的構造了,在田里栽幾根長木頭,上面鑿出洞眼,再找來一些長木頭相互穿插在一起,就成了青稞架。這樣的架子,每塊田里都有幾個。平常的日子,青稞架上什么東西也不放,光禿禿的,非要形容的話,大概就像一頭大型動物的骨架,但,假如你正好在收獲季來到香格里拉,你將看到完全不一樣的奇異景象。是的,那一年我到香格里拉,青稞正好成熟。田野里到處是忙碌的藏人,看不到農業機械,只有鐮刀,青稞一行行倒在地上,有人打成把,有人高高拋起,青稞架上站立的人一把接住掛到架上,一排掛滿了,再掛第二排,不用多久,瘦骨嶙峋的青稞架就變成了卡通風格的動物。像放大了許多倍的牦牛,也像馬低頭吃草,還像草原上的大象,數一數,大象頭上竟然長著四對象牙……真正的牦牛還不及它們的腿高,人要借助梯子才能爬上去,但它們一點也不兇,模樣萌得很。初次看到青稞架,是很娛樂的體驗,那些架子就像兒童繪本中的長毛獸,在我們的車窗外奔跑。這是我見過的最讓人浮想聯翩的勞動工具。
連綿的群山是青稞架的宏大背景。在那些大山中,有凜冽的山口,有陳舊但是不屈不撓飄揚的風幡,還有一步一喘的徒步旅行者,可是,站在青稞架前是看不到以上細節的,就好像我們坐在車中,雖然看到了麥浪滾滾,卻不知道一株麥穂的具體重量,也不清楚收割一畝地的青稞需要擺動多少次胳膊。我們有時候追逐細節,有時候又拋棄細節,但我們常常鬧出笑話,在不該追逐的時候拘泥細節,又在不該拋棄的時候大大咧咧。那一年,在香格里拉,我在青稞架前拍到此一游的紀念照,確實忘記了有關勞動的真實細節,眼中只有青稞架——在那張照片中,青稞架是我的背景。
搭建青稞架的木頭,我說不準它的顏色,也許是黑的,也許是灰的、青的,更也許就是這三種顏色的混合,滿滿的,都是歲月的包漿。好像一張臉,被高原的太陽燒烤了一輩子。這張臉即使笑起來,也是沉重,也是壓抑。唯有儲滿了麥草,青稞架才成為快樂的動物。我必須說,它是無法奔走的,它的腳固定在田地中,但你看吧,它的姿勢是在走,是在跑,輕松,輕盈,跳躍著,開心地,好像做游戲。一樣勞動工具而能讓你想到這些,真有點圖騰的意味了。
說到圖騰,請允許我跳到安徽,說說棠樾的古牌坊。那些石頭造的牌坊,也是圖騰。牌坊代表的是人的死因,青稞架代表的是勞動過程。牌坊代表的時間早已死了,而青稞架仍活在時間中。青稞架是一場收獲的結束,也是另一場農耕的起始。青稞架上還可以晾曬玉米、土豆、紅辣椒和喂養牲口的青草。這些紅黃藍綠的東西掛在架上,隨風搖擺,就像歲月悠悠。
在浪卡子,記得我曾掐了一棵青稞穂放在手心掂過分量。我的印象是,青稞要比小麥沉。世間萬物,何以這樣,何以那樣,一定是有道理的。青稞和小麥,同為糧食,它們的子實中都含有相同的勞作、汗水和忐忑的希望,不同之處是,青稞的子實還須加上海拔的重量、紫外線的重量、稀薄空氣的重量以及手搖式轉經筒的重量:多出了這些因素,青稞焉能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