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購物包裝瑣憶
摘要:現代人購物,盛器大多用塑料袋。塑料袋子雖價廉方便,但廢棄塑料袋子難以處理,造成的白色污染后患無窮。
| □ 于錫強 |

現代人購物,盛器大多用塑料袋。塑料袋子雖價廉方便,但廢棄塑料袋子難以處理,造成的白色污染后患無窮。
那么在塑料袋子問世之前,人們又用什么來包裝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菜市場人們都拎著或挎著大小不一的四角籃、圓籃、元寶籃等各色籃子買菜,新鮮蔬菜、肉蛋魚蝦一一放入籃內,你家的生活水平咋樣,看看你的菜籃子就清楚了。即便未帶籃子買一二條魚或幾斤肉,用兩根稻草或細麻繩串住魚鰓、肉皮,也可以安安穩穩的拎回家。那一串串吐著泡泡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的螃蟹是用草繩扎好的,如要買得多點可將一串串扎好的螃蟹裝入蒲包便于顧客攜帶。
記得小時候隨大人去買水果,水果店(攤)有一種用細竹條編織竹簍非常有特色。竹簍不大一般可裝十來只蘋果或梨,上面蓋一張白底紅字有水果店店名圖案的招牌紙,罩上竹編蓋子,用細編的水草繩扎牢,一拎蠻有派頭。老字號宴春酒樓的肴肉、湯包享譽大江南北,為方便顧客饋贈親友,肴肉、湯包都是用一種扁圓形的竹簍子盛放,蒙上宴春酒樓的招牌紙,用水草繩十字形一扎便于顧客攜帶。乘火車到上海沿途站臺上賣的常州小籠包子、無錫清水面筋泡也是用竹簍子包裝的。
到醬園里買醬菜或醬,“稱一斤五香蘿卜干!”“哎,好的!”應得麻溜得很。秤盤到里面的缸里挖一撮,秤桿還在你面前比劃一下,翹翹的,隨后倒在一張已攤好的闊大的荷葉上,秤盤敲幾下,表示已經倒干凈了,而后極利索地替你包好,再從頭頂上方將那圈吊著的細細的包裝繩拉一截下來,很嫻熟地打一個十字結,遞到你手上。春末夏初新開壇的醬菜配上一方新鮮嫩綠的荷葉,那份鮮翠欲滴合上馥郁香氣,還沒吃就沁人心脾。又有秋冬兩季風干荷葉那份淡淡的香,裹著醬香的濃郁真是催人食欲。偶爾從荷葉的縫隙里漏出些醬鹵,醇厚的醬香滲透著荷葉香,那種雅淡、那種鮮香實讓人微醺。
茶食店裝茶食一般用的是紙口袋,不論是成人喜愛的京江■子、桃酥、京果粉,還是小孩愛吃的散裝牛奶餅子、動物餅干等稱好后裝入紙口袋,并用紙繩子扎好給顧客拎走。買了雞蛋糕、桃酥、京果粉等,用黃皮紙口袋裝后,走出店門不久油便會滲出紙外,特別是“福祿全”的京果粉充滿了麻油香味。盒裝餅干用的是紙盒或鐵盒,只有買少量的糖果、橄欖、蜜餞等,才會稱好分量后包個狗頭包子。春節是茶食銷售的高峰也是各家茶食店最繁忙的時候,店里在年前一個月左右就忙著組織貨源。晚上打烊后店員加班稱重打包,當時過年茶食是每家必買的年貨,到親朋好友家拜年作興拎著茶食包作為禮品送人或有客上門拜年作為待客之物,那時的年貨茶食品種可真不少,一只只紙袋稱好分量的大京果、小京果、麻雀頭、小麻餅、豆角子、云片糕,還有花生糖、芝麻糖、切片糖等分門別類的整齊碼放在柜臺內。
到廣生隆雜貨店買少量的淡菜、蝦米、蝦皮、茴香、桂皮、花椒、生粉等,營業員稱好分量后,倒在紙上包成狗頭包子,而購買數量多的紅棗、桂圓、核桃、柿餅等,店里營業員會包一種上面小下面大的方包。這種包用厚厚的黃草紙,包成一種像削去山頭的小山形狀。上面再放一張紅底黑字的招牌紙,紙上印有商號名稱、地址、電話、經營范圍等,用水草繩十字形一扎,拿出去送禮也蠻有樣子。值得稱奇的是買一角錢蝦籽,營業員也能包成比菱角稍微大一點的微型狗頭包子。
到布店里買布,就比較簡單了。不管你買的是布料還是綢緞、毛料還是花布,就用一張印有鼎大祥、義順祥、恒源昌或其他綢布店的招牌紙,攬腰一扎就好了。
在老存仁堂藥店去配中藥,靠東墻一長溜從墻腳到屋頂是藥柜,藥柜外是半人高的柜臺,店里有嚴格的規矩:稱藥材不準少稱,也不準多稱;店員拿著小巧玲瓏的銅桿戥子秤,拉開一個個藥抽屜或瓷罐,抓藥、稱藥,根據藥方“唱票”(報藥名、斤兩);先煎后煎的藥要分開包。小包有紙包、紗布包,鮮荷葉包裝的則要在荷葉上用針刺出一排小孔;包成大小一致四方形包,配好后幾劑中藥打一個十字結扎好,上面還要放個過濾藥渣用的竹框小紗罩。?
還有那狗頭包子,狗頭包子其實就是三角形的紙包子。鎮江人稱之為“狗頭包子”,我隨父親到新華劇院看《馬蘭花》,門前及人行道上那些賣瓜子的小攤子,就用舊報紙把葵花子、花生米、蠶豆、爆米花等包成有模有樣的三角形紙包子,一字排開的放在竹匾子里;大聲吆喝招攬進場的觀眾來買,這種狗頭包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拆開來能一只手握住三角下端,另一手可拿瓜子,吃起來非常方便。
而散布街口巷間的煙紙店,經營靈活做的都是零碎生意,?白酒、黃酒、醬油和醋可供顧客零拷,香煙是可以拆開一支支賣,手紙可以兩張三張的賣,給老百姓帶來了許多方便,顧客來買粗鹽、細鹽、糖、食堿和明礬以及小孩喜愛吃的紅黃綠彩色豆糖、水果硬糖等因數量不多,大多用舊書報雜志紙手腳麻利的包成狗頭包子給顧客拿走。
狗頭包子、紙口袋、荷葉、竹網籃、竹簍、蒲包、紙繩子……這些天然或再生的包裝材料都是經濟環保的,不會造成環境污染,遺憾的是已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