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儀章草覓真義 秀外慧中展才情
——記古松暹的書法藝術個性
|
||
|
||
|
||
|
||
|
||
|
□ 張春華
古松暹 女,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第四屆文代會代表,天津市第十一屆文藝新星,天津市第四屆青年十佳書法家。書法作品10多次入選全國展,數次獲獎。
作為女書家,古松暹在全國書壇并不出名,但在天津市教師隊伍乃至天津文藝界,古松暹并不寂寞。近年來,她的作品頻頻入選全國展賽且時有獲獎。2013年她不僅是天津市唯一入展第三屆全國草書展的書家,還先后七次入展中國書協的專業大展,成為當年天津市參賽者中入展次數最多的作者。古松暹的作品不僅常見諸于報紙、雜志,更是得到了眾多業界名家的好評。
古松暹在書法藝術上得此佳績,并非僥幸,而是來自長期的勤奮好學和她在書法上的特有天賦。
受父親影響,古松暹接觸書法較早,幾歲時就把父親的字臨寫的像模像樣,從高一到高三,單單臨寫《蘭亭序》就達上百遍,所臨之作受到了老師的肯定和鼓勵。考入天津美院師范系后,古松暹開始了漫長的、延續至今的購買、研讀碑帖的生活。她用每月70多元的生活補助購買各種字帖,課余之時將每種字帖臨習一遍。而且其悟性之高令人佩服,如她自己所言,“別人看不明白的筆畫轉折,我一看就能明白。”
大學畢業后,古松暹依舊一刻也未停止過對書法藝術的探求,她利用大量時間臨摹、閱讀古代碑帖和現代名家作品。為了提高自己的書藝水平,她還于2009、2010年自費參加了中國美院書法班和北蘭亭的培訓,先后得到丁筱、王冬亮、張旭光等人的親身指點與教誨,眼界大開的她,從此步入書藝發展成熟階段,從2008年入選天津市展到2012年入圍中國書協舉辦的各種比賽,古松暹逐漸嶄露頭角,并得到了業界的認可。
古松暹常說,感恩書法,因為書法,她有了靈魂,有了精神支柱,這種內心的富有,是金錢和物質以及地位所換不來的。
近二十年的學習、實踐,古松暹當然自有心得,她認為臨帖是書家一生必不可少的事。長期堅持購帖、研帖,據她所言,至今書架和衣柜里滿滿都是各種書和帖。她比喻:就像人一輩子的糧食,每天都得吃,這樣才能從中吸取營養,否則就沒有生存發展的能量了。
俗話說字如其人,作為女書家,古松暹具有善良純潔的心靈和溫柔纖細的性格,因此,她的小楷書風娟秀工整、典雅古樸。然而,人多有多重性格,古松暹也不例外,也許是草書更能展示剛性的一面吧,在章草藝術道路上,古松暹大膽繼承、發展,師古不泥古,成為當今書壇少數以章草為世人所關注的實力派女書家。
誠如《書法導報》編輯堯遠生先生所言:依古松暹學書的取法途徑,她是個極具思想和理念的書家。相較今草、大草而言,章草一直是處于冷門禁區,縱觀書壇,無論古今,女子選章草為基調是偏之又偏。古松暹的書法僅沿章草一路鉆研,上下求索,用心不二。
古松暹的章草,根基于陸機的《平復帖》并對趙孟頫、宋克、王蘧常等多有借鑒,所以她的創作,不僅能得原帖的章草風貌,從中亦能清晰地見到她從前人處汲取來的用筆軌跡,以及結體、風貌。尤其在章法和布局上,作品總能讓人眼前一亮。不但做到氣息脈絡貫通,而且做到了筆畫豐富、表達抑揚頓挫,字里行間透著一種空靈。
評價一位書家,作品固然重要,可是我更敬佩品德高尚的藝術家。古松暹非常重視學習前輩的德行,她曾說:“老一輩書法家把字寫得那么好,首先是因為他們的德行非常高,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近年來古松暹不僅被天津市文聯選為天津市第四屆文代會代表,還榮獲天津市第七屆“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的稱號。歷年來她和天津書法家們一起堅持義務寫春聯、送福字到農村,多次捐贈作品義賣支持災區的建設……
讀古松暹的書法,更讓我敬佩的是她對意境的營造,古松暹深諳,有意境則成高格,無意境則成奴書。創作前她會根據書寫的詩詞反復理解其義,并根據內容決定用墨的濃、淡、干、濕和筆畫的粗細,書寫悲憤的內容用墨較濃,而書寫委婉抒情的內容時則用墨較淡。此外,她還十分注重處理好字與字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而使作品增添韻味。
藝無止境,為使作品更添古樸之味,古松暹接下來欲將張旭和懷素風格融合起來為己所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通往書藝高峰的征途上,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斷努力前行的古松暹一定會譜寫出她人生最美的華章。
責任編輯:小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