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章草雄風 顯時代精神
——盧如杰和他的書法藝術簡介
|
||
|
||
|
||
|
||
|
□ 張春華
盧如杰 別名威宏,字章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廣西工委副秘書長、廣西柳州市英才書畫院院長、章草研究會會長、范陽書院院長、廣西柳州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中青年百強書法家、廣西十佳雙優書法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書畫藝術名家章草專項高級研修班導師,作品多次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和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辦的比賽中獲獎,被多家藝術機構及個人收藏。
盧如杰是一個在章草書法藝術園地里勤奮耕耘的實力派書法家。長期以來,他努力探尋,不斷思考、求索,以飽滿的藝術激情,獨特的創作風格,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作品,并在廣西和國內書壇多次書展中嶄露頭角,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然而,習書40余年的盧如杰,并非出生于書法之家,他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逐漸喜愛上了書法的。6歲那年,他見鄉村老先生為堂兄結婚寫婚聯,被眾親戚圍觀、贊賞,非常羨慕老先生,從此對書法藝術產生了濃厚的喜愛之情??墒?當時由于條件所限,他只能以水為墨,以大地為紙,照著老先生所寫的對聯進行臨摹,用他的話說:“那是胡畫亂寫”。
上小學時,盧如杰常常把大人們所給的壓歲錢,悉數用來購買筆墨,經歷了學習書法的描紅階段后,他在老師的教導下,購買了一本《毛澤東詩詞書法》,開始臨摹草書,由此草書便在他生命中生根發芽。
由于缺少正確的學習方法,盧如杰雖然下了很大工夫,但始終沒能步入書法藝術的殿堂。為少走彎路,20歲時他師從當地書法家張洪錦先生,32歲后,又在柳州書法家羅方龍法先生的指導下諸體皆涉,并對如何執筆、用筆,以及學習程序、臨摹方法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求學若渴的他,還見縫插針地學習書法理論及古典詩詞,并利用一切機會向前輩求教。33歲那年,盧如杰拜師于柳州市書法家廖炳智先生學習篆隸書,精研各種碑帖,早臨暮寫,直至今日也不曾懈怠。
為拓寬學習路徑,35歲時盧如杰選擇了繼續深造,參加了清華美院書法高研班,得到了青年名家周劍初和倪進祥的悉心指導。38歲后,機緣巧合下,盧如杰又有幸拜師于當代大草名家王厚祥先生。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盧如杰吸收眾家之長,逐漸形成個人書法風貌。
盧如杰愛草書,并專攻章草。今年4月21日,“章草雄風”—— 盧如杰書法展在北京國家畫院成功舉辦,20余件新創作的條幅、中堂、對聯、小品不僅全面展示了他的創作成果,還體現了他在創作上的嘗試和探索。中國書法家協會秘書長陸定一,中國國畫研究院研究員、北京西城區美協理事盧秋石,章草研究會秘書長朱家越,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秘書長朱培爾等均到場,表示祝賀并對盧如杰的作品予以肯定。
眾所周知,章草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書體,既簡樸又高古,它是今草的前身,但一方面由于歷史原因,章草留下的經典法帖很少,另一方面又因其草法難記、難學,又難出新,且成功率低,所以當前書法界涉獵章草的書家相較于其他字體比較少。
然而,作為有著前瞻性眼光的書法家,盧如杰在扎實打牢楷書和行書的基礎上,近年來將《十七帖》《書譜》《智永千字文》《賀知章孝經》等交替臨習,并將大草《自敘帖》《古詩四帖》《諸上座帖》等作為日課,融入章草,使之在傳統取法后又有新意。
與此同時,為使章草、今草相互影響,互相滲透,盧如杰還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經典章草自漢至近代名家之帖交替博臨,尤其是對《平復帖》及《月儀帖》用功最多??墒?,一味地單寫草書,時間一長,線條、點畫就會漂浮。基于這樣的認識,盧如杰還隔三差五地臨習大篆、漢隸、魏碑,以增加線條的厚重、古拙感。
盧如杰認為,學習書法須得法,無法則易入旁門歪道。須擇一明師,才能明筆法、知書理。他主張,學習書法要全面研究傳統,所以他的書法總體風格趨于一種古典與現代的結合。
正如書友陳澤民在《豪邁雄奇,靈姿秀出》一文中所說:如果沒有長年累月的錘煉與古人的對白,怎么會有今天如此胸有成竹的收放自如、自由灑脫,那是書法意識在書法家的內心之中安靜地與古人對話、暢想,抒發的是對古文化的熱愛,對書法藝術追求和努力,暢想的是書法表達方式的更新。
源于對書法創作本能的渴求,平時盧如杰尤為注重讀書,對《論語》《道德經》《金剛經》以及唐詩、宋詞等更是經常抄錄,以期從中參悟儒道釋之精妙。
中國文化精神歷來推重“內外兼修”,盧如杰在習字之外讀書外,興趣廣泛。喜歡音樂的他,偶爾看著樂譜哼上幾句,彈古琴、吹笛子雖不是專業水準,卻也從中找到樂趣,并將音樂的節奏感運用到書法創作中。
為了強身健體,五年前盧如杰又拜師學武,從南拳中領悟到書法的用力,進而引申至筆法,并將太極拳之輕重與虛實融入書法之章法。有意思的是,善于思考的盧如杰還發明了龍琴、電子鎮紙、多功能創作桌、新型古琴桌等產品,并獲得9項國家專利,從中他也感悟到了科技創新與書法創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盧如杰的章草,以篆隸筆意為之,捺筆破鋒出筆,取橫勢,結體奇崛,美而勁健,力厚骨勁,氣暢韻足,運筆或正或斜,或放或縱,看似漫不經心、信筆縱橫,實則胸有成竹,書風格調高雅,耐人尋味。
著名書法家王厚祥先生評其書法作品為:“氣息高古,簡約流暢。”同樣著名書法家陳新亞也給出“作品取法高古、純粹,得陸機之遺韻”之稱贊。
為了弘揚、振興章草書法藝術,也為了讓更多的章草愛好者有一個交流與提升章草藝術水平的平臺,今年3月23日,盧如杰發起并成立了由王厚祥、陳新亞、羅揚、周劍初、倪進祥、劉燦銘、王偉林等當代名家擔任藝術顧問或學術顧問的章草研究會和廣西柳州市章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并同時開通了章草網,啟動了首屆“章草杯” 全國書法大賽與英才大愛七千工程。
如今,盧如杰對章草的探索還在進行,他將繼續深入傳統,五體皆修,專攻草書,精研章草,組織辦好章草研究會,每年開展一屆章草全國書法大賽活動,繼續推進“英才大愛七千工程”的進程,創作出十種不同風格的《章草千字文》,為普及章草,傳承經典,推動章草藝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小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