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秀逸 率真自然
——記鹽城書法家胡榮東和他的魏楷藝術
|
||
|
||
|
||
|
||
|
||
|
□ 張春華
胡榮東 別署平風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淮揚書畫家聯誼會副秘書長、西安終南書畫院副院長、鹽城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鹿鳴書社社員、鹿鳴書畫教育培訓中心主任。作品多次在顏真卿杯魅力句容全國書畫展等全國類書法及美術展覽與比賽中入展入選。
最近,胡榮東送給我一本作品集,閑來翻閱感觸頗深:他的書法作品,打動我的不僅是其中那種浸淫之深的傳統功力,而且讓我感受到了書家的胸襟和情懷。
一直以來,胡榮東走著一條軟筆、硬筆雙修的書藝之路。初中時,寫的一手漂亮鋼筆字的他就和好友一起開始練習毛筆字,并從此一發不可收。胡榮東習書早期從顏魯公《勤禮碑》入手,后旁涉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和《陰符經》,在具備了一定的根基后,改攻魏楷和草書。
胡榮東曾經告訴我,他之所以鐘情于魏碑,選擇魏碑作為主攻方向來重點研習,一是自己的性情和喜好使然,二是因為在他看來,魏楷古雅樸拙,耐看,且深受大眾喜愛。
眾所周知,魏碑與晉楷、唐楷并稱三大楷書,時下因魏楷用筆任意揮灑,結構因勢附形,不受拘束,更有利于作者性情的抒發,而最為流行。
胡榮東深諳書法藝術的學習離不開傳統積淀,只有通過對浩如煙海的傳統書法經典地選擇、學習、臨摹、借鑒和發展,將先賢對書法藝術的貢獻,包括經典碑帖、思想意識、創作經驗、技法理解等高度集中,加以提煉,然后融合自己的美學、文學修養等,才能形成自己的書法特點。
《鄭文公碑》的端莊謹嚴、《張猛龍碑》的精勁奇崛、《張黑女墓志》的內剛外柔,以至《史平公造像》的方筆雄健,胡榮東不僅精心研閱,眼觀神會,而且用30多年臨池之功,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經典中探索、錘煉。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在魏楷書法研習上達到了一定造詣的書法家,我認為胡榮東對于書法的學習方法極為可取。臨池中,他注重少而精,做到神先而形后,吃透一家,遍嘗百家。他認為不必非要惟妙惟肖,那樣不僅不得原作之精神,甚至還能將字寫死,正所謂“十分學,三分拋,各有靈苗各自標。”
與此同時,胡榮東還十分重視讀帖,他覺得讀帖這一容易被人忽視的環節,其實馬虎不得,最起碼做到五分讀帖,五分臨帖,因為讀帖越精細,臨寫就越逼真。因此平時一有空閑,他便一帖在手,分析點畫的形態,剖析結字的規律,探究其脈絡,體味整體韻味。如此他發現在臨習時的許多毛病,就會迎刃而解了。
如何將書法寫的雅俗共賞,這是胡榮東作為書法家的追求與責任。所以在他的作品里,你能看到一種平實質樸的美,他不追求怪誕、奇特,他講求書的“法”,這無疑是與他曾經二十多年的中醫從業經歷有關。
從初學毛筆書藝至今的三十多年里,胡榮東堅持“軟硬兼施,優勢互補”的藝術理論,以一種新穎別致的書法風貌,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和群眾的喜愛。在“首屆沈商文化杯書法展”、“孝行天下,板橋杯全國名家書畫作品展”、“中國首屆善文化暨張六吉書畫大賽”等重大展賽中不僅見到他作品入展的消息,更有不同獎項的獲得。特別是今年新春,“惠風和暢——吳洪春、胡榮東書法作品展”在鹽城的成功舉辦,不僅全面展示了他書法創作的多種面貌,還充分體現出他作為書家的藝術價值。
細品胡榮東的書法作品,從墨的神韻到字的結體,從字與字之間的處理關系到整幅作品的謀篇布局,既承前人的血脈,又有他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他的魏楷,用筆方圓結合,既有碑的渾厚之氣,又有帖的溫文爾雅,結字樸茂偏方,菱角分明,線條剛健挺拔,端莊有致,精巧中顯靈動,法度中富情趣。他的草書,開闊張揚,悠游自如,疏密相間,生機盎然。
2012年,胡榮東創辦了鹿鳴書社,作為書法教師,他多年如一日因材施教,培養出一大批有書法專長的學生,他們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多項賽事中入選、獲獎。胡榮東常告誡學生和自己,書法要傳承發展,就要心摹手追,銳意進取,孜孜不倦。
常綠而潤澤的蘇北大地,古樸神奇的鹽文化給胡榮東以靈魂的滋養。不必說他的細學、苦學,就其博學、善學,也是令人敬佩的。他的身上還處處流露出一種謙和、認真、求實、含蓄的作風。這既是他作品與人品完美統一的表達,也是藝術魅力的使然。
業余時間,胡榮東不僅熱衷于籃球、乒乓球,而且樂器也很在行,從傳統樂器到西洋樂器,幾乎樣樣都得心應手。他常年堅持的這種生活方式,既豐富了生活情調,又陶冶了性情,提高了自身的修養。而這種才情的蓄藏,無疑傾瀉于他的書法創作之中,為他的書法帶來優美的意境,使他的作品更加耐人尋味。
在不斷提升書法藝術水平的同時,胡榮東還將精力投入到公益事業上。在
“5·12” 汶川大地震、阜寧強臺風災害,以及每年送春聯,寫福字等義贈義捐、文化惠民活動的書畫家中,都有他及其弟子們伏案揮毫的身影。他在向社會奉獻著一個中青年書法家才情和大愛的同時,也賦予了他書法創作更多情感。
眼下正是胡榮東積累雄厚,技藝走向更加成熟,精力充沛的好時期,我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責任編輯:小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