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掠影
文 / 蔣建國
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秋季,我們全家一行四人開啟了向往已久的北海之旅。
在飛機上饒有興趣地拍攝了許多云海照片,到北海上空,云層很低,穿過云層,隱隱約約地看到了南海,很快,藍天白云、海天一色的南國風光盡收眼底。
剛下飛機,我們便一路飛奔到酒店,房間靠海,走到陽臺,看到的是:藍藍的海水、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銀白色的沙灘和椰子樹,完全被這海天一色、椰風海韻的南國風光所吸引,太美了,情不自禁拿起手機拍個不停。

北海銀灘有亞洲第一灘的美稱,銀灘的沙子又細又白,特別漂亮。我們換好泳衣,就立即向銀灘進發,不一會兒,就聞到了空氣中的海腥味,很快銀灘便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大型雕塑《潮》。查百度后了解到,雕塑高23米,球直徑20米,整體外形是一個鏤空的不銹鋼球體,代表著北海蜚聲海外的南珠形象。“南珠”的外層以波浪紋鏤空雕刻,象征著涌動的潮水,而七位各具神韻的采珠少女塑像環繞四周,猶如七個美麗的仙女下凡,降臨在銀光閃爍的銀灘之上,在海天之間翩翩起舞。

從雕塑往左側看是銀白色的沙灘和椰子樹,沙灘上是歡樂的人群,空中滑翔機、無人機在不停盤旋、飛翔,遠處是茫茫的大海,一眼望去,海天相連,海天一色。我們迫不急待地脫掉鞋子,光著腳奔向大海。踩在腳下的沙灘、白白的、柔柔的、細細的,舒服極了,我們在海水里自由自在地走著、看著、拍著……沉浸在幸福之中。
突然有人喊“漲潮啦”,原本風平浪靜的海面,一下子掀起了波瀾,只見遠處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不緊不慢地向我們移來,浪潮象一鍋滾開的水,翻著浪花,一個接著一個朝岸邊打來。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已接近傍晚,天邊忽然噴出一道燦爛無比的霞光,剎那間,天空被染成了深紅色,滿天彩霞倒影于在海面上,那水也靈動飄逸起來,清清淺淺的漣漪、變幻游移的云影,碧波生煙,云逸清漣,恍如一幅變幻多姿的水墨丹青,就這樣沉醉在云水間,就這樣融入畫中,忘卻了今夕是何年,忘卻了凡塵的紛擾。

第二天,第一站來到了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這是極富濱海濕地風情和漁家文化內涵的黃金景點。景區面積大,我們坐觀光車游覽了3000多畝的“海上森林”——紅樹林,在這里可欣賞群鶩飛天、藍天碧海、紅日白沙的詩意畫卷,詩人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千古名句在這里可得到驗證。
接著來到老街探尋,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的建筑,騎樓部分既是鋪面向外部的延伸,又可以為行人遮風擋雨、躲避烈日。這一排排的騎樓建筑,見證了北海的發展,也留下了歷史的痕跡,可惜老街有些冷清。
中午,我們吃過海鮮,租了一條漁船,開始了出海捕魚海釣的體驗之旅。船駛向大海,大約開了十多分鐘,約三海里,船夫便拋錨撒網,又開了一段距離,開始海釣。漁夫為我們準備了四根拋竿,并指導我們操作,我們很快就學會了拋竿和收竿。我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上蚯蚓,有的負責拋竿,有的負責收竿,忙得不亦樂乎。響鈴聲此起彼伏,魚一條接著一條上鉤,很快就釣上了幾十條,有沙丁魚、河豚魚,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魚。不知不覺兩個小時時間到了,便開始返程,女婿自告奮勇地開動了漁船,當起了舵手,漁夫開始收網,網里只有幾條小魚和小螃蟹,雖有些失望,但我們收獲的是幸福的體驗。
潿洲,在呼喚等她,在招手
說走就走,踏浪上潿洲
遠遠望去,是海市蜃樓
波濤之上,好像一艘方舟
水火交融,匯聚成相思湖
熱戀中的人們,穿越了火山口
慢慢走過,那五彩灘頭
海天一色,風光恰似夢中游
滴水丹屏,逶迤珍珠鏈
月光下的帆影,等你在天盡頭
…….

第三天一早,我們登上了去潿洲島的第一班游輪,從碼頭到船上再到島上,《潿洲謠》一直在循環播放,歌聲和旋律始終縈繞在耳旁。唱得心里癢癢的,潿洲島更加令人神往,游玩的心情更加急切。
踏上潿洲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片大片的芭蕉林,滴翠凝涼的寬大葉子,在炎炎夏日蒸烤下,依然搖擺著綠色的裙裾,一副天真爛漫的憨態,一串串的芭蕉倒掛在樹上,抬眸遠眺,碩大的木菠蘿,滾圓滾圓的掩映在林蔭深處。
潿洲島是廣西最大的海島,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中國最美的海島之一,四周煙波浩淼,島上植被茂密,風光秀美,尤以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火山熔巖及絢麗多姿的活珊瑚為最,素有南海蓬萊島之稱。上島后第一站來到了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造的哥德式建筑,十分有特色,它用巖石、珊瑚粒及木、竹、瓦建成,高高的穹頂、五彩的玻璃窗,陽光照射下來形成五彩的光芒。

接著去了貝殼沙灘、海螺口、五彩灘等幾個海灘,領略了海灘的五彩斑斕。在潿洲島最快樂的事情,當然是與海浪嬉戲了,在海邊,雪白的浪花拍打著銀白色的沙灘,海浪像一條條長長的白綢帶,從藍色的大海飄過來,卷著一朵朵浪花,嘩嘩嘩地涌過來,退回去,退回去,涌過來,前面的還在往前沖,后面的又追趕著上來了,我們興高采烈地踏著浪花玩,追逐著,打鬧著。
到潿洲島一定不能錯過觀賞落日,滴水丹屏海灘是潿洲島看落日拍夕照的最佳地點,我們就住在滴水丹屏靠海的一個酒店,離海灘也就100多米。傍晚時分,我們沿著山坡來到海灘,遠看海天相連處,海天一色,紅艷艷的太陽像個火紅的汽球,又像顆天上的神丹,離我們似乎很遠,又似乎很近,它把一小片海面染成了紅色,讓人們看不清楚哪兒是天,哪兒是水。
正準備看落日拍晚霞時,誰知天公不作美,一會兒天空中飄來幾朵烏云,很快烏云密布,狂風暴雨。雨下得很大,大多數的游客都躲到了沙灘傘下,但海鳥依然在高傲地飛翔,一些游客依然勇敢地在和海浪搏擊,有的游客在漁船上海釣,有的游客在摩托艇上劈波斬浪,有的游客還在大海中暢游。我生在湖邊,從小就在水里泡大的,自持水性好,便勇敢地下了海,開始暢游起來。風大浪大,時不時會被苦澀的海水嗆上幾口,但體驗了與海浪的搏擊和風雨的洗禮,心里是快意的,更是難忘的。

第四天,我們來到了南灣鱷魚山景區,沿著拾級而下,一腳踏上海岸火山口的巖層,視線豁然開朗。遠方,藍天,白云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徜徉,與時隱時現的飛鳥水禽相映成趣;近處,呼嘯而來的海浪撲擊著礁石,濺起無數雪白的浪花。好一幅波瀾壯闊,氣象恢宏的畫卷!只可恨啊!自己不是那潑染丹青的畫家,辜負了大自然賦予的一番美意。
責任編輯:黃昕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