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工商業聯合會 鎮江市總商會志》:知古鑒今 資政育人

圖1
一套全面梳理鎮江工商業發展百年歷程的《鎮江市工商業聯合會 鎮江市總商會志》,日前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分六編(圖1),近50萬字,時間線從1903年鎮江商會籌備起至2020年,分歷史沿革、重要人物、大事專記、文獻輯錄等方面。作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歷史遺產,它將綻放資政育人的獨特魅力,為創新開展新時代工商聯工作明方向、聚力量。
表達歷史的厚重
鎮江商會1905年成立,至今已117載。一代代鎮江工商業者實業報國,涌現出了冷遹、陸小波、嚴惠宇等一大批愛國工商業者。他們身上艱苦創業、厚德重信、造福桑梓的擔當情懷,熠熠生輝,澤被后世。諸如鎮江商會收復英租界、冷遹延安見證“窯洞對”、陸小波迎接解放軍渡江等重要歷史事件,激蕩磅礴,在民族工商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鎮江印記。
1953年,鎮江市工商業聯合會成立后,始終緊緊圍繞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路線、方針和任務,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榮辱,與鎮江經濟社會發展同風雨共命運,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進入新時代,鎮江市工商聯團結帶領廣大工商業者誠信守法、勇立潮頭,積極投身產業強市、創新驅動、生態低碳等發展實踐,涌現了一批優秀企業家,大全、天工、魚躍等一批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達24家,為時代進步貢獻了力量。
正是為了表達這份歷史厚重感和激勵后來者,2016年5月市工商聯提出了編志設想:講述清末與民國時期鎮江商會發展狀況,重點敘述鎮江市工商業聯合會成立后,在各個時期鎮江工商界人士響應黨的號召,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的獨特作用和工商聯自身建設的發展歷程。
五年辛苦始成書

圖2
志書編寫之初,市工商聯成立了編纂委員會,聘請王禮剛、李德柱兩位文史愛好者,與市工商聯機關同志組成編寫組,擬定編修大綱、制訂工作計劃、展開資料收集等工作。他們先后多次走訪市史志辦、市政協文化文史委、鎮江市檔案館、鎮江博物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以及鎮江市范圍內清代與民國時期工商遺存(圖2走訪遺存),通過查閱資料、聽取介紹、現場記錄、內容比對等多種途徑,收集了100多萬字的歷史資料。

圖3

圖4
2018年,在討論研究并征求市史志辦意見的基礎上,以修訂的編寫大綱為依據,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同時向全市工商聯系統征集資料。2019年9月,編寫組人員開始志書編寫,他們經常就某個問題反復征求意見,力求內容客觀真實、文字表述準確、結構相對完整。2020年4月,志書初審稿完成(圖3初審研討會),向市、縣兩級工商聯機關和各商協會征求意見;7月志書復審稿完成,召開多次專題研討會,聽取各方意見。2021年6月,市史志辦組織8名專家對志稿審核(圖4終審意見反饋會),之后根據意見修改完善,至年底終獲驗收。

圖5
志書編纂不同于一般文史稿寫作,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它有著嚴格的寫作規范和審定程序。現在回憶起來,市工商聯副主席胡舜根(圖5為其修改志稿)認為有兩個重要步驟:一個是編寫大綱的修訂,他將弘揚主旋律、系統性思維和堅持實事求是列為編寫三原則,為大量資料的濃縮簡省找到了明確依據;另一個是編寫和審定程序的規范性,這是確保志書高質量的一個關鍵。
原創性最吸引人
鎮江商會的資料原來只是零散殘存在各個歷史檔案或地方文史書籍中,沒有進行系統歸納和整理,《鎮江市工商業聯合會 鎮江市總商會志》的出版,比較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困擾地方文史愛好者的老問題。記者翻閱志書,發現有很多原創性內容,這源于編寫組的不懈努力和深度挖掘。
志書第一編為清末與民國時期鎮江商會,里面不少內容都是第一次發表。鎮江商會是鎮江民族工商業者為維護自身利益而組織起的一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自治性社會團體,各同業公會為其團體成員,鎮江商團、商學同志會、市民公會為其辦事機構,志書對它們進行了逐一介紹。同樣,在志書第四編“人物傳”中,有51位近現代鎮江工商業前輩的事跡說明,涉及鎮江籍在本地、外地和外籍在鎮江經營者。而在志書第六編“文檔碑記”中,也有大量珍貴文史資料和信息,它們都從不同側面印證了鎮江商會的輝煌歷史。
志書中有不少清代或民國時期老照片,也彌足珍貴。還有很多附圖,原先可能只是一些辨識不清的碎紙,編纂者將有用信息制成圖表,便于查閱。當然,由于歷史原因有些工商史料已散失,無從查找,只能空缺處理,但畢竟瑕不掩瑜。記者采訪時,巧遇我市徽章收藏者閆佳登門求書,他表示志書中的不少資料對他的紅色收藏很有幫助,感謝市工商聯出了一本好書。
市工商聯的擔當
如果說鎮江商會更多側重于過去時,那么市工商聯則是現在時的表述方式。無論是在協調公私關系的社會主義過渡時期,還是在服務個私企業的改革開放時期,或者是在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新世紀里,市工商聯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后,市工商聯各級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民營企業座談會重要精神,圍繞“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聚力產業強市重大戰略,踐行“三高一爭”新實踐,大力踐行新“四千四萬”精神,主動為會員提供各種經濟服務,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市工商聯注重發揚老一輩工商實業家實業報國、濟世惠民、扶貧助困的優良傳統,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他們履行社會責任、投身光彩事業。這些年,我市民營企業家主動參與鎮江脫貧攻堅工程和鄉村振興行動,以實際行動展示工商界人士的大愛情懷。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市工商聯積極發動民營企業和工商聯組織籌措防疫物資。據不完全統計,市工商聯會員企業和工商聯組織捐資捐物價值近2億元,體現了責任擔當。
胡舜根副主席認為這一切都可歸結為“資政育人”,志書的出版正是對這一工商聯長期實踐的傳承和接續,特別是對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來說。
集體智慧的成果
以史為鑒,以史明志,以史育人,便是這本志書的意義和價值。翻開書,首頁即市委書記馬明龍作的序,期望“進一步激發全市廣大工商業者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而本書的編纂過程,更是凝聚了來自方方面面的智慧。
五年多來,編纂工作始終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厚愛,得到了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委統戰部等很多部門的大力支持。對市史志辦的全力指導,編寫組成員王芳一直心存感激,編纂過程中每當遇到困難,都會第一時間尋求市史志辦的幫助,而每次對方都會盡心盡力。還要感謝很多提供資料和線索的單位,如市政協文化文史委、市檔案館、鎮江博物館、鎮江焦山碑刻博物館等,以及工商聯系統各單位和廣大民營企業……這本志書還有很多人性化設計,比如使用淡黃色紙,大號字體印刷,這些都讓閱讀體驗更為舒適。
鎮江地處江河交匯處,依江而生、因水而興,自古漕運發達、商賈云集,歷來為水陸要沖、商埠重鎮。某種程度上,鎮江商會的歷史可以看作鎮江近現代發展史的一個縮影,更何況很多大事件都與商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本志書的出版為我們厘清了很多懸而未決的歷史問題,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此書問世可視為市工商聯不斷進取的力量源泉,它由根溯源,吹響了全市民營企業家創新實干、勇毅前行的集結號,力爭在鎮江建設新征程上跑出昂揚的姿態。(竺捷)
圖:市工商聯提供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