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紙品聊鎮江首屆工代大會
5月5日揭秘版“一枚鎮江首屆勞模獎章的故事”提到了“朱崇山”,但是他的身份一直沒有落實。巧的是,市民許先生正好知道他的身份,而且手上還有一些關于鎮江市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的老紙品,一起來看。
上課證揭曉身份
上回說到徽章收藏者閆佳有一本寫有“鎮江市首屆勞動模范代表會議”的紀念冊,中間夾著一張1955年8月的黨費收據,簽名人叫“朱崇山”,不過他何許人也?一直沒有查出,只是說市首屆勞動模范的名單中沒有這個名字。

圖1

圖2
但是許先生卻在自己的老紙品中找到了這個名字,幸運的是,其身份寫得明明白白。原來,這是一張“中共鎮江市委業余政治學校”的“上課證”(圖1),時間是“1953年6月1日”,為什么會選在兒童節上課?許先生沒有搞清楚,他猜想那天可能大家都有空。上課證寫有學員身份(圖2):“支部(機關第三支部)、單位(鎮江市總工會)、行政職務(勞保部付部長)、姓名(朱崇山)”,這下朱崇山的身份搞清楚了。
上課證上還有“學員守則”:“1、學員應積極努力,按時完成學習任務。2、學員應自覺地遵守學校及學習小組所規定的各項制度(如課堂、請假、學習制度等),在學習時間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不打電話、不辦公。3、自學時要認真鉆研,課堂內應集中精力靜聽教員講課,討論漫談時應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當小組長指定發言時不得推辭。”從這幾條看,當時上課的紀律還是蠻嚴的,而且學員基本上是公務員,有可能還有一定級別。
老紀念冊很少見

圖3
與閆佳一樣,許先生的這張上課證也是夾在一本紀念冊中(圖3),不過它的抬頭叫“鎮江市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紀念冊封面也有一個類似徽章的圖案,外形像五邊形,中間是五角星,外圍一圈字,上寫“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鎮江市總工會成立紀念”,再外面是齒輪圖案,然后是光芒線。按照這樣的形制來看,大概率應該就是一枚紀念章,只是不知道它有沒有流傳下來。封面下方有時間“1950. 11. 28”,內頁還有1950年6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全文。

圖4
紀念冊前面有三段話(圖4)。第一段是:“堅決響應全總號召,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開展愛國主義的生產競賽!”第二段是:“全市工人兄弟們、全體代表們:團結起來,開好工代大會,民主成立市總,為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和經濟力量,進一步爭取鎮江市經濟情況的基本好轉而奮斗!”第三段是:“開展生產競賽運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改善領導作風,求得更廣泛地聯系群眾,更好地保護工人階級的利益,達到搞好生產、改善生活的目的。”第一段講的是當時國家的大背景,第二段說當前任務,第三段則屬于工會的長期目標。
許先生認為這本紀念冊就是朱崇山的,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跡,從頭至尾都被寫滿了,可見當時公務員的敬業態度,工作認真負責。
通知函和出席證

圖5
許先生還有一張通知函和兩張出席證。通知函抬頭是“鎮江市首屆工人代表大會籌備處”(圖5),下方是“地址:伯先路,電話:十八號”,右側印有“第、號、第、頁”,左側印有“年、月、日”,十分正規。大會的籌備部門專門訂制公函信紙,似乎并不多見,足見當年對待這次大會的重視程度。
來看內容:“李鳳玉同志,本市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訂于本月廿八日上午八時開幕,會議進行六日,至請列席,積極提供意見,并希于廿八日上午七時半前憑你會介紹信來會報到,換取列席證為荷!專致,敬禮。鎮江市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籌委會,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廿六日。”上面還蓋有一枚橢圓形印戳,上寫“鎮江市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籌委會”。

圖6

圖7
與其配套的是兩張出席證,一張是“鎮江市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列席代表”出席證(圖6),下方編號是000038,后面有表格:“姓名(李鳳玉)、年齡(24)、性別(男)、代表單位(手工業)”。下方為“注意”:“一、凡代表一律憑證進入會場。二、開會時須按號就位。三、本證不得轉借他人代理出席。四、本證須注意保管,如有遺失,請立即向大會秘書處登記。”另一張是“鎮江市總工會第一次工會工作會議”出席證(圖7),編號為530,背后填寫的個人信息與前面一樣,只不過“代表單位”更明確,填寫的是“服裝業工會”。
當年是個啥情況
1949年1月,中共南京地下市委建立鎮江工作委員會。地下工委迅速在水電公司、電信局、郵政局、公路局等工廠企業建立地下黨的組織或工作組織,團結工人進行護廠、護路、迎接解放的斗爭,正是這批隊伍在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發揮了重要作用。
4月23日鎮江解放后,中共鎮江市委設有職工運動委員會(后改名工人運動委員會),具體領導工人運動。同時建有一支80多人的職工工作隊(對外稱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職工工作隊)。工作隊解散國民黨組建的鎮江總工會及其下屬組織后,分組深入工廠、鐵路、碼頭、航運及分散行業,對工人進行時事教育、政策教育和階級教育,發動工人配合政府接管官僚資本企業,恢復生產,支援前線,參加打擊銀圓投機活動,從中發現和培養了一批工人骨干。同年6月25日,在中共鎮江市委的直接領導下,職工工作隊召開鎮江市職工代表會議,出席代表600多人,會上產生了鎮江市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其受蘇南總工會籌備委員會領導,會址在伯先路。
1950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市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在伯先公園的五卅演講廳舉行,出席正式代表150名,列席代表50名,代表全市17325名工會會員,12月3日鎮江市總工會成立,選舉產生了市總工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會和市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
工會的重要作用
1949年3月,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制定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鎮江解放后,如何恢復和發展工業經濟?接管好國民黨留下來的舊攤子,成為當時中共鎮江市委的主要任務。為保證新舊政權的平穩過渡,維護城市工人生活和社會安定,當時最受重視的就是全市的2萬多名職工。一方面,我市迅速建立了人民政權的各級單位,來幫助職工恢復就業和推動企業復工。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迫切需要與城市工人之間建立紐帶和橋梁,對工人組織和宣傳,這便是解放短短兩個月后便緊鑼密鼓成立工籌會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初期,要使大局穩定,就要保證基層群眾,尤其是工人群眾對共產黨產生信任和信心。最終,經過一年多的有效運作,鎮江工籌會幫助新政權順利渡過了建國初最艱難的時期,工廠全面復工,經濟有序恢復。由于當時工會迅速展開工作,在黨、團力量沒有進入工廠之前,工會組織一度成為全廠政治方面唯一的權力機構,工人的生活、福利、家庭、婚姻、教育、糾紛調解等,都可以付諸工會尋求解決之道。工會組織幫助黨實現了工廠復工、勞資兩利、平穩接管等目標,也助推工人階級迅速成長為有組織的覺悟力量。
可以說,中共鎮江市委通過指導和借助工籌會的力量,成功地為工人階級鋪設了一條“當家作主”的道路。而市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則成為檢驗成果的時刻:無論是鎮江市總工會的成立,還是全市產業、行業工會的重新梳理,抑或大力發展基層工會組織和會員,都讓各級工會在職工中逐步樹立起了威信,此舉更團結了廣大工人,為建設新鎮江提供了堅實的階級基礎和重要支撐。
(竺捷)
圖:竺捷 提供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