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閃爍,共譜六朝風流

吳家村墓壁畫《天人》

金家村墓獅子畫磚
張劍 馬彥如
六朝時期,在移民文化的影響下,先進的中原文化和土著的江南文化互融互惠,推動了京口(今鎮江)的進步和發展,而政治和經濟中心的要素更進一步促成了京口文化的繁興。當時的京口人文薈萃,群星閃爍,文化成果豐碩,在自然科學、經史研究、文學創作、書法雕刻等多方面均有建樹,推動了科學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自然科學,首推祖沖之。祖沖之(429年-500年),南朝杰出的科學家,祖籍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縣北)人,曾任南徐從事、公府參軍。祖沖之在劉徽創造的用“割圓術”求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基礎上,運用開密法,經過反復演算,求出圓周率為:3.1415927>π>3.1415926。這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數值,他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準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第7位數字的人。直到1000多年后,這個紀錄才被歐洲人打破。
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含在他所編制的《大明歷》中。他提出了391年內144閏的新閏法,并推算出歸年的長度為365.2428148日,與今天的推值僅差46秒。他還在我國天文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交點月(月球中心在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相繼兩次通過白道和黃道的同一交點所經歷的時間)的長度為27.21223日,與今天的推算僅差1秒鐘,對日月食預測精度具有重要意義,以其嚴密的科學性代表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
氣魄宏偉,雕刻精美的南朝陵墓石刻是六朝時期最具風華的門類。鎮江是著名的帝王故里,文化底蘊豐厚,南朝陵墓石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實物,堪稱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精華。這些石刻分布在鎮江市丹陽、句容境內的計有13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雕塑史上屈指可數的石雕藝術珍品。
六朝繪畫藝術亦為點睛之筆。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個轉折時期,從漢以前繪畫依附于神話經史到六朝開始面向現實人生,從粗略稚樸到精美雅致。因為紙絹難以經久保存,故六朝傳世繪畫極為稀罕。而考古發現六朝墓室模印磚畫,繪畫性極強,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世繪畫的缺少。丹陽建山和胡橋大墓出土的六朝時期“竹林七賢”和羽人戲龍、羽人戲虎,3幅磚畫基本相似,藝術表現相當成熟,人物形象瘦削,是典型的“秀骨清像”,行筆綿密緊勁,有如錐刀,與畫史所說南朝宋畫家陸探微的畫風相合。
專家推測,丹陽“竹林七賢”磚畫出自陸氏之手的可能性極大。同樣出土于六朝時期的東晉隆安二年(398年)墓畫像磚,均為高浮雕,計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人等10種畫像。其制作先按圖像刻于磚模,再就模制磚,砌成壁畫。這組畫像磚內容豐富,造型生動,線條遒勁流利,為其他地區所少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六朝書法藝術,與唐詩、宋詞、元曲相提并論,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古發現證明,鎮江六朝墓出土的文物墓志各種書體齊全,隸楷書有劉尅墓志,楷書有劉岱墓志,草書有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墓草書磚等。最著名的摩崖石刻瘞鶴銘,原刻于焦山西麓巖石上,歷來為書家所推崇,有“筆法之妙,為書中冠冕”,以及“大字之祖”的稱譽。
六朝時代,鎮江這塊風水寶地上涌現出眾多不朽的豐碑巨著,首推蕭統《文選》。蕭統(501年-531年),梁武帝長子,天監元年(502年) 定為皇太子,未即位而卒,謚號昭明,故后人習稱《文選》為《昭明文選》。蕭統一生酷愛讀書,成年后曾游學各地,最后選中鎮江南郊招隱寺定居下來,于此筑臺讀書,建增華閣,邀集當時著名文士,編選我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文選》,收錄了先秦至梁代的重要詩文精品,分為賦、詩、雜文三大類,計752篇,成冊30卷。《文選》記載了各種文體的代表作,為我國文學史的研究保存了豐富珍貴的資料。
其二當列劉勰的《文心雕龍》。劉勰(465年-532年),世居京口,少年孤貧,篤志好學,后皈依沙門。他傾畢生精力結撰鴻篇巨制《文心雕龍》,全書共50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四個部分,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最系統最完整的“體大而慮周”的文論專著,代表著六朝時期文學理論的最高成就。
有學者認為,縱論京口文化的發展,最輝煌的時期當屬六朝,是謂六朝風流。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