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旻:從模型到微縮景觀

晁旻展示微縮景觀 竺捷 攝
記者 竺捷
上次說的趙敏屬于職業模型制作人,本期介紹一位從模型轉行的高手,他就是晁旻。晁旻現在經營著一家名為“海貝廣告”的公司,其主要業務就是微縮景觀,通俗一點的說法也叫沙盤。
晁旻早年的成長經歷與趙敏有很多相似之處:倆人從小都對模型喜歡得一塌糊涂,在里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和熱情。所不同的是,趙敏走上了一條職業制作人之路,服務于小眾群體;而晁旻看到了這一行的市場應用前景,邁上了一條為更多人服務的道路。對晁旻來說,這一轉變是從2016年開始的,那年他和同伴制作了一套微縮景觀,名叫“傳統釀造工藝手法的表現”。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還原傳統手工藝制作場景的沙盤。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如果實地查看一條工業流水線,要是流水線很長的話,觀眾只能是“盲人摸象”,無法了解整條流水線的生產狀況。但當一個沙盤擺在面前時,你就擁有了一個無與倫比的“上帝視角”,可以一窺全貌,獲得更直觀的體驗,這就是為什么在博物館或民俗館中經常看到還原場景的原因。
晁旻介紹,如果從制作角度來分析,微縮景觀比傳統模型涉及的技術更為龐雜,因此難度會更大。舉例來說,微縮景觀首先要采集數據,這可能會用到無人機航拍,然后把這些數據在電腦上建模,再將這些模塊分解,使用數控機床來下料,有的獨立構件還需要3D打印……而這么多的前期工作在傳統模型制作中根本沒有,因為模型套材都是由專業廠家設計制作好的,愛好者只要拼裝、做舊就行了。自然,現在這些沙盤模型、場景復原、聲光電技術等輔助手段不獨用于文博系統,越來越多出現在各類博覽會和高檔展會上。
這可以理解為宣傳方式的“提檔升級”。2020年10月,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活擺在了晁旻面前,即“民國時期大西路恒順醬園街景還原”,很多市民一定在鎮江醋文化博物館看過這件微縮景觀,作品寬70厘米,長4米,栩栩如生的店鋪、作坊、馬路、人物,仿佛讓人置身于民國時期的繁華街道。準確地說,上面有十多棟建筑物、七八輛自行車、兩三輛甲殼蟲汽車、數臺黃包車,外加百十號各色人等,其中有兩名軍警牽著一只黃狗。這件作品精細到什么程度?仔細看,每間店鋪都設柜臺,有老板和店小二;每棟建筑物都配家具,甚至房里有臉盆架,架上配銅盆。
它代表了鎮江微縮景觀制作的最高水平,入藏鎮江醋文化博物館可謂實至名歸。但它并不是晁旻獨自完成的,而是其聯合了業界5位小伙伴耗時一個月做成的。他們六人各有分工:有設計建模的,有上色做舊的,有上機床切板材的,還有裝燈實現亮化工程的,可謂各顯神通。不過,這件作品最大的難度在于歷史資料的缺失。于是,制作者特地走訪了大西路老住戶、恒順老職工,并參考一些同時期的老照片,從中獲取一星半點的靈感和素材,再將其以一種合理的方式組織起來,包括10多家店號的排序……某種程度上,他們幾乎是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還有一件作品也值得一提,那便是“西津渡招商高還原度沙盤”,現在這個沙盤就放在西津渡招商部內,面積足足有20平方米,晁旻也參與了制作。這次,西津渡提供了很多平面圖紙和基礎數據,而建模過程反過來成為驗證這些數據是否準確的方式,從中我們能看到微縮景觀與我市文化產業的關聯度,它成為提升文旅品牌形象的一件利器。當然,晁旻的愛好也不會丟下,明年他準備組隊參加全國航海模型錦標賽,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