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辛豐行
文/艾琦
大約是1959年,13歲的我曾去過辛豐一次。雖然60多年過去了,但那次難忘而漸漸忘卻的“辛豐之行”,卻常常浮現在我心頭,揮之不去。
那時,我父親在辛豐公社任財貿總支書記。那年正逢國家困難時刻,家家生活都很艱苦,都吃不飽。國慶節放假了,我對母親說,想去辛豐我父親那兒玩。她同意了。吃過中飯,她還做了些玉米屑餅子給我帶走。那餅子圓圓的、黃黃的,裝在一個小鐵皮桶內。我拎著它就出發了。
我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很快就到了石橋汽車站。那天國慶節,乘客較多,客運汽車不夠。來了一輛布篷加班卡車。我買了到諫壁的車票,上了車。從未外出的我,竟然坐上了汽車。因為是加班車,沒有座位,只能站在車里。汽車開動了,只見汽車在飛速前進,公路兩旁村莊、樹木一閃而過,公路在不斷向前面延伸!好稀奇,好開心啊!
到了諫壁站,下了車。問了一下人,說短時間沒有去辛豐的汽車,沿著大路一直向南,大約十里路就到了。初次出門,路這么遠,年齡又小,心里真有點害怕。但想到,馬上就可以見到父親了,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就毅然趕路了。我拎著那只鐵皮桶,順著大路一直往南面跑,一門心思只想早些見到父親,也無暇看天上的藍天白云,路旁河里清清的流水,河旁那些婀娜多姿的楊柳樹。走了幾里地,確實有點累,還有點餓。我就走一段路吃一塊餅,不知不覺,一路上竟然吃了四五塊呢!
傍晚,到了辛豐。來到了供銷社門口,膽怯怯地進了大門。見到了父親,他喜出望外,怎么也想不到這么小的我竟然突然從天而降。
父親后來打了電話到石橋,要他們轉告我家中,報一下平安。不知是誰,要廣播站的同志在播音結束時,說一聲“艾琦到辛豐了”。家中人聽到放心了。石橋所有人都從廣播中聽到這一句話了。小小的艾琦我一下就“出名”了。惹得很長一段時間同學們都羨慕我,笑話我是“名人”。
在父親那兒住了幾天,生活也改善了,但仍然不能吃飽。父親每天去上班,好在他每天早晨買幾塊大豆腐干回來,還有些面醬。餓了可以豆腐干蘸些醬填肚子,那味道可香啦!我常在辛豐繁華的街道上溜達。我記得那是一條寬闊的條形石板路,臨街路旁還有不少店鋪。寬闊的運河,有點渾濁的水靜靜地緩緩地流淌,穿鎮而過。高高的河堤,陡峭的河堤石階路。那為浴室、茶水爐送水的挑水工,一步一哼,“啊唷、啊唷”聲聲不斷。這些都深深留在我的記憶中。
60多年過去了,我去過幾次辛豐,每次都漫步在運河旁,想搜索些什么。但那時的辛豐是幾十年前貧窮落后一小鎮。現在的辛豐已是現代化的城鎮了。歲月在流淌,社會在進步,時代在前進。“水過無痕”,基本上找不出當年印象中的任何東西了。只有那運河水依舊緩緩在流淌。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