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圣:張弓引箭穿云霄

金明圣在射箭館開弓 竺捷 攝
記者 竺捷
每個男孩都有一個英雄夢,這樣的觀念多從影視劇上得來,那里面男主人公都有一件稱手的兵器。對金明圣而言這件兵器就是弓箭,他是江蘇省射箭運動協會理事,還是射箭項目的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這項運動有十多年了,屬于我市資深弓友。
小時候的金明圣玩過用竹片子削的弓,最遠能射十米開外,那算是他對射箭的初體驗。成年后的他始終對野外抱有一種特殊的興趣和愛好,上世紀九十年代,小金喜歡與好友在山中打獵,那時用的是獵槍,當年獵槍還沒有完全被禁。近的如官塘橋附近的山洼,遠的如丹陽、句容的深山老林,再遠就跑到安徽那邊的大山了。后來禁槍了,有一次小金與同事探討起了“復合弓”的話題,當時他認為這是唯一能延續其打獵情結的工具。
因此小金的第一套弓選擇了“獵弓”,它與打比賽的弓在配置上有很大區別,總體來說就是精度較低。不過,小金對練習環境還是很講究的,都是尋找封閉靶場,這樣比較安全。但即使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還是感受到了若干不安全因素。可以與手槍作個對照:手槍扣動扳機只需要一個指頭,渾身肌肉松弛,人控制起來很輕松;而射箭則是全身肌肉劍拔弩張,且這種劍拔弩張持續數秒后,人受不了,因此只能一發卸勁,但有時一個愣神箭也能飛出去。
也許這才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本義。發覺“獵弓”不適合自己后,小金便轉向打比賽的復合弓。本世紀初,上海有不少業余弓友已經打比賽了,小金便跟他們一起玩。為了盡快提升水平,他還找了幾位老師,有外地射箭高手,也有本地的國家級教練趙老師。特別是后者,雖然她訓練國家隊專業運動員使用的是“反曲弓”,但發力原理是相通的,小金很快便揣摩出一套適合業余選手操練“復合弓”的方法。
當然,他自己是第一個試驗品。2014年在湖南常德舉行的全國射箭錦標賽上,小金小試鋒芒,在復合弓排位賽上位列第一,在當時全國百來位射箭好手陣營中,小金從沒想過自己能取得這一名次。但很快,接下來的淘汰賽上,小金由于器械故障最終遺憾敗北。現在回想起來,金明圣腦子里還是意難平的懊悔,他本應該在那屆比賽上拿名次,結果敗在臨場經驗不足上。
盡管如此,這至少證明小金的訓練方法可行,很快他就找到了第二個試驗品。這就要說到“大師射箭俱樂部”了,2017年小金的妻子為了支持他的愛好,在東門開了一家射箭館。那段時間,在小金的悉心培養下,一位女弟子脫穎而出,她最終斬獲江蘇省俱樂部射箭聯賽冠軍、全國射箭錦標賽復合弓混雙冠軍、亞洲青少年室內射箭公開賽復合弓女子組冠軍,一時間風頭無兩,這再次印證了小金的訓練方法。2018年底,“大師射箭俱樂部”搬到江蘇大學東風步行街上,人氣比原來又旺了不少。
總體而言,射箭屬于一項冷門運動,而且還有一定經濟門檻。簡單說,一套弓箭少則幾千元,多則二三萬。金先生自己用的復合弓就要三萬塊,各配件均為頂配,拉開后給人滿滿的技術感和成就感,無怪乎我市不少愛好者沉迷此道。金明圣教過很多人,學員中以男性居多,這個很好理解;但是來射箭館體驗的多為女性,而且最終她們學出來比男的出色,這個就要來解釋一下了:其實也很簡單——女性比男性柔韌性好。現在金先生的學員中又多了一些孩子和家長:孩子學射箭的好處是注意力集中,為文化課加分;家長習射藝的益處則在端正姿勢,預防肩周炎、頸椎病,真正屬于各取所需。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