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父親母親的戰斗事跡

唐堅華一家 (左二為作者)

唐堅華

前排:右一唐堅華, 右二仇英,右三江華,(當時華中工委偵查科長) 后排:左一唐秉琳(當時國民黨江陰要塞炮臺總長,我黨特別黨員) 左二王征明(當時華東局社會部情報科長) 左三唐秉煜(當時國民黨國防部參謀,要塞工兵營長)
□ 唐大津
1946年初夏,蔣介石撕毀了《雙十協定》,解放戰爭爆發。
早在1946年,鹽阜地委便派出了在抗戰時期擁護共產黨,堅定跟黨走的鹽阜地區開明紳士唐碧澄(我的祖父,名唐秉奎)去江南向有親緣關系的國民黨黃埔生唐秉琳宣傳共產黨的事跡,告訴他只有共產黨才是中國的未來希望。
我祖父唐碧澄,在家鄉有一定的聲望,對發動家鄉名流擁護新四軍在鹽城重建有過貢獻。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后將自己的六個孩子送到了革命隊伍(唐堅華、唐灼、唐光、唐明、唐聰、唐炯)。
1947年初春,鹽阜地委策劃對在國民黨軍界的唐秉琳等人的策反行動,經反復研究,選中我父親唐堅華為政治交通員,派遣其赴江陰從事要塞策反任務。唐堅華愛人我母親仇英(抗戰時期參加革命)作為掩護一同去,便于掩護地下工作,全家遷移到江陰。
唐堅華在鹽城中學讀書時,受他的一位地下黨老師的影響,產生了愛國思想。1940年祖父送他參加了新四軍,1941年在鹽城抗大五分校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擔任新四軍士兵、偵察排長、加強連指導員。
新四軍里的父親戰友來我家,講到在二分區興化警衛團和鬼子作戰的故事。說我父親:那時年輕,勇敢,不怕死。擔任指導員時,常常到敵據點周圍偵察敵情,有時活捉鬼子,得到一手敵情。一次有個副連長叛徒帶槍逃跑到興化城,父親果斷決定立即撤離,果然這個叛徒帶了鬼子來抓他們,撲了空。
還有一次,他們駐在一個大廟里,日本鬼子突然偷襲,崗哨發現時,鬼子已到大門口。父親急中生智,用撞鐘的大木頭讓戰士們把院墻撞開一個大洞。新四軍一面抵抗,一面撤退。
唐堅華赴江陰的策反任務主要內容是:具體了解要塞內部的人事情況、派系斗爭、兵力部署、火力配備、工事和港口設備,并考察和發展黨員、建立要塞地下黨。并明確告訴唐堅華,他的主要策反對象是手握要塞重兵的軍官唐秉琳、唐秉煜、吳廣文。這些,當年都是絕密行動。
為了迷惑敵人,組織安排唐堅華以逃亡地主身份全家遷到敵占區,并設計好他遇到各種情況如何應對。
從1947年初春到1948年6月,華中工委對江陰要塞的策反工作主要就是我父親唐堅華在執行。那段時間,他是唯一在江陰執行華中工委策反計劃的政治交通員。
從解放區到江南敵占區有兩條道,旱路和水路,兩條路都很難走,中途國民黨多處設卡,交通非常艱苦,父親是在新四軍多次打過仗的人,所以他很少講到行途中的艱苦,母親講得多些。
父母親從蘇北華中工委到江陰有六次,途中遇險返回的不算。每次都要在江陰“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與唐秉琳、吳廣文、唐秉煜等人交談,了解黨對他們下達任務的執行情況,以及傳達工委對要塞新的任務。同時向華中工委匯報在解放戰爭不同的時間段,他們對黨的認識和執行任務的難度和看法。
《第三野戰軍征戰紀實》有這樣一段話:“中共華中工委從長遠著想,1947年就派出唐堅華去江陰城,他站穩腳跟后,在半年多時間里發展了唐秉琳、唐秉煜、吳廣文入黨。由于他的努力工作,江陰的黃山、蕭山、君山這三個山頭上的要害部位都掌握在共產黨員手中。”
所以,到1948年6月父母親被捕,華中工委基本上已經了解要塞各方面敵情,掌控了江陰要塞,唐秉琳等幾位要塞重要軍官在黨的指示下,已逐步將要塞實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
父母親是以“逃亡地主、經商”為掩護來往長江南北。1948年夏最后一次去江陰途中被泰州中統機構扣押,被搜走了活動經費,移送到鎮江的江蘇省中統審訊室。為什么叫“最后一次”呢?這一次臨行前工委布置父母暫時不用回蘇北匯報,常駐江陰負責江陰要塞地下黨工作。
在獄中,父母受到了嚴刑拷打和逼供,他們堅決不承認是共產黨,但在敵人“寧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的口號下,他們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在與監獄地下黨聯系上后,父母親無比激動,給組織上寫了密信,按上手指血印。
當時我母親懷著我,我出生在敵人監獄中,我母親和我險些喪命,僥幸活了下來。
在華中工委多方面設法營救下,敵人因未獲證據,最后由我祖父找人擔保,父母得以釋放。江陰要塞黨組織未受一點影響。
到1949年渡江戰役,地下黨在解放軍三野的領導下策反起義成功,為渡江戰役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70多年前那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是歷史上的驚天奇跡。無數的先烈為中國革命犧牲了。在這個史無前例的大革命事業中,黨的隱蔽戰線里還有無數英雄,無名烈士。父母親也是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做了應做的工作。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