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學者跨越萬里的“賽珍珠”情緣


荷文版“賽珍珠”著作

《賽珍珠的中國情懷》封底

鎮江賽珍珠故居與賽珍珠紀念館
記者 謝 勇
一位是中國訪學教授,一位是荷蘭知名作家,兩人因為一本荷蘭文的《賽珍珠的中國情懷》而在異國相會;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研究方向;兩人還曾同場出席過鎮江的賽珍珠文化公園開園典禮……
書的作者貝蒂娜·弗里斯科普,因為有著和賽珍珠相似的中國經歷,還發表過《想念北京》《中國的一千天》《花木蘭的女兒們》等書,向荷蘭人宣傳、介紹中國。
日前,記者采訪了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吳慶宏教授,聽她講述了一段跨越萬里的“賽珍珠”情緣,介紹了像賽珍珠一樣致力推動中西文化交流的荷蘭女性作家貝蒂娜·弗里斯科普。
訪學歐洲 發現荷文版“賽珍珠”著作
吳慶宏是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鎮江賽珍珠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是英語語言文學和文化。
吳慶宏曾在荷蘭烏德勒支大學訪學,2022年春節期間,發現該校圖書館網站有一本2021年新出版的荷蘭文圖書,書名譯文為《賽珍珠的中國情懷》,作者信息顯示為貝蒂娜·弗里斯科普。
這立刻引起了吳教授的關注,這是怎樣一本書?作者是怎樣一個人?她為什么會寫賽珍珠呢?荷蘭人了解賽珍珠嗎?
“當時我帶著疑問,進一步了解后,發現這名作家很不簡單,且也與中國有著聯系。”吳慶宏告訴記者:貝蒂娜·弗里斯科普生于1961年8月,是一名荷蘭乒乓球運動員,還曾在中國接受過訓練。1977年和1979年兩次獲得歐洲青年錦標賽青少年組女單冠軍。1982年在歐錦賽中榮獲女子單打冠軍、混雙冠軍、女雙亞軍; 1992年歐錦賽中再次榮獲女子單打冠軍和團體賽亞軍;1994年榮獲世界杯團體賽季軍。1981年和1985年兩度被荷蘭奧委會評為年度最佳運動員,2000年,被荷蘭人評為“荷蘭世紀乒乓球員”。
貝蒂娜退役后,1997年和1999年在荷蘭萊頓大學,注冊為中國語言和文化專業的學生,后來成為記者和作家。2006年6月1日到2009年8月3日,她是《新鹿特丹商報》的中國通訊員,一直在北京工作。回國后,她活躍于荷蘭各廣播和電視臺,應邀參加節目,先后出版了幾本關于中國的書,并在各地舉辦有關中國的演講。2012年至2013年,她曾被蒂爾堡大學聘為客座教授。
荷蘭作家 關注“賽珍珠”的中國足跡
吳慶宏借來了這本《賽珍珠的中國情懷》。書的封底上,并排印著賽珍珠和貝蒂娜的照片,照片上方是荷蘭攝影師和紀錄片制作人魯本·特洛的評述:“憑借她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想象力,貝蒂娜·弗里斯科普讓(賽珍珠)這位20世紀最著名的中國作家從默默無聞中脫穎而出。”
照片下方是圖片說明:“兩位從內部了解中國的西方女性:20世紀頭幾十年的美國作家賽珍珠和自1970年代以來頗有規律的作家貝蒂娜·弗里斯科普”。
接著是進一步解釋:“賽珍珠作為一位牧師的女兒來到中國,她的主要目的是讓貧困農村人口皈依。因為在華人中長大,她對當時完全不為西方人所知的中國有著獨特的看法,并且后來如此令人信服地寫了下來,成為第一位因其著作《大地》獲得普利策獎的美國女性(1932年)以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性(1938年)。而在這之前,她不得不離開中國,并再也沒能回到中國。在這本書中,貝蒂娜與讀者分享了她對賽珍珠的迷戀,她在賽珍珠的身上尋找到了中國情懷的核心。”
讀完這本書后,吳慶宏認為:“《賽珍珠的中國情懷》是一本引人入勝且令人愉快的書。貝蒂娜·弗里斯科普主要按時間順序描述了賽珍珠的生活,書中最大的部分是關于賽珍珠的中國歲月和她對中國人民的熱愛。同時,貝蒂娜對賽珍珠相關傳記中提到的文件也進行了自己的研究。”
之后,吳慶宏通過荷蘭友人,很快聯系上了貝蒂娜。“得知我是來自賽珍珠中國故鄉鎮江的學者,她立刻欣然同意與我會面約談。”
經歷相似 宣傳中國的荷蘭“賽珍珠”
于是,在阿姆斯特丹中心火車站后面的河對岸一家博物館的咖啡廳,兩個素不相識的異國女性因為賽珍珠而結緣,相見恨晚。
“我首先問她,是如何了解賽珍珠的?為什么要為賽珍珠寫傳記?”吳慶宏回憶說。
貝蒂娜表示,最初是2006年初,她去《新鹿特丹商報》面試駐中國記者的工作時,就被問道,“讀過哪些關于中國的書,是否讀過賽珍珠。因為賽珍珠寫了很多關于中國的文章。”而貝蒂娜對賽珍珠并不陌生,小時候因為父母喜歡讀賽珍珠的書,所以家里珍藏了賽珍珠的作品。她在父母的影響下,自然了解到賽珍珠是一位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的美國人。
到了2010年,貝蒂娜受英國記者希拉里·斯布爾林發表的《埋骨:賽珍珠在中國》一書啟發,開始萌發了用荷蘭文為賽珍珠寫傳記的念頭,想把賽珍珠介紹給荷蘭人。
貝蒂娜認為,她在中國有著跟賽珍珠類似的經歷和感慨。1980年,貝蒂娜18歲時,為了提高自身的乒乓球技術,前往北京體育大學接受了2個月的封閉訓練,并由此開啟了她的中國發現之旅。她在歐洲比賽中榮獲冠軍,得益于在中國異常艱苦的訓練。
在中國的日子里,貝蒂娜和賽珍珠一樣,被身邊的中國人和中國文化影響著,對中國越來越有感情。退役后,選擇攻讀漢學,應聘駐中國記者,帶著兒子在北京生活了幾年。跟賽珍珠一樣,貝蒂娜發現很多荷蘭人不了解中國,對中國有很多誤解。
所以,貝蒂娜后來還用荷蘭文創作出版了《想念北京》《中國的一千天》《花木蘭的女兒們》等書,向荷蘭人宣傳、介紹中國。
吳慶宏說:“交流中,貝蒂娜不止一次表示,她對賽珍珠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感同身受。”
曾經同場 希望再來鎮江交流“賽珍珠”
“交流中,我發現貝蒂娜閱讀了大量有關賽珍珠的文獻資料,還曾實地走訪賽珍珠生活過的地方。而且,曾經在一次鎮江賽珍珠的活動中,我們同時在場……”吳慶宏有些遺憾地說。
貝蒂娜于2017年9月參加了美國賽珍珠國際組織的為期三周的賽珍珠中國足跡之旅。前去參觀賽珍珠在中國居住過的地方,走訪了鎮江、南京、淮安、廬山、宿州等地。到鎮江的時候,她還和旅行團成員一起,參加了賽珍珠文化公園開園典禮,參觀了賽珍珠故居和紀念館。
“雖然我們當時并不相識,但貝蒂娜對活動的印象十分深刻。”吳慶宏表示,在荷蘭當天的交流中,貝蒂娜很清楚地記得,鎮江是個很美的地方,山靈水秀;賽珍珠文化公園設計別致,其中的雕塑特別有趣;解說員身穿旗袍,展現了特別的東方韻味;開園典禮上,臺灣學者飽含深情,吟詩贊頌賽珍珠;也知道鎮江賽珍珠研究會是會議主辦方之一……這些讓貝蒂娜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吳慶宏說,她們還一起回顧了當天的照片,還向貝蒂娜介紹了她《賽珍珠的中國情懷》書中,提到陪她一起在廬山尋找遺跡的龔舒琴女士,就是鎮江賽珍珠研究會的秘書。
貝蒂娜最喜歡賽珍珠的書是《群芳亭》。女主人公吳太太是一個追求自由平等的中國女性,美麗端莊,聰明能干。賽珍珠通過塑造這個形象,讓西方人對中國女性有了積極客觀的理解。貝蒂娜認為,當今中國婦女跟賽珍珠筆下描繪的女性一樣,傳承了優良傳統,現在的中國女性更加獨立更加自信自強,在各個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
“貝蒂娜希望有更多的荷蘭年輕人,通過她的書,了解賽珍珠,了解中國。”吳慶宏對記者說,貝蒂娜很希望自己的書能有機會在中國翻譯出版,并由此促進她和中國賽珍珠研究者的交流。貝蒂娜也希望以后有機會再來鎮江,與鎮江賽珍珠研究會的學者和朋友交流。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