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第一支進入鎮江的解放軍部隊

第三十四軍1949年4月13日下達的《預備作戰命令》


原三十四軍偵察營教導員王定鳳1989年致鎮江市黨史部門的信件
□ 孟憲威
眾所周知,4月23日是鎮江解放紀念日。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警備第七旅在鎮江江邊碼頭登岸,解放鎮江城。但鮮為人知的是,早在4月20日晚,就已經有一支解放軍部隊登陸長江南岸,在鎮江城西一帶展開活動,成為最早進入鎮江的解放軍部隊。這支部隊就是第三十四軍軍部偵察營。
第三十四軍于1949年2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江淮軍區第三十四旅、獨立旅與在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第七十七軍第一三二師合編而成,何基灃任軍長,趙啟民任政委,隸屬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十七軍前身為盧溝橋事變中聞名全國的第二十九軍。1937年7月7日,正是時任第二十九軍第一一〇旅旅長的何基灃指揮所部,在盧溝橋頭打響了全民族抗戰抵御日軍侵略的第一槍。
渡江戰役前夕,第三十四軍奉命部署在東起儀征、西至六合之間的長江北岸,監視南京、鎮江守敵,爾后視情渡江。
偵察營由營長賴水勝、教導員王定鳳率領,在儀征、瓜洲一線偵察,監視敵人動向并尋找渡江船只。4月20日夜,第三十四軍即將發動渡江作戰。偵察營執行先頭偵察任務,全營500余人全部換裝,化裝成國民黨軍,先派一個班過江,發現敵人已處于慌亂狀態,于是全營從瓜洲啟渡,駛抵南岸江邊時僅遇到敵人的微弱抵抗,即順利登陸。
4月21日0時,第三十四軍開始強渡長江,但遭到敵軍艦和沿岸炮火的攔截,江面不時激起沖天水柱,渡江船隊險象環生,被迫撤回北岸。4月22日凌晨,第三十四軍再次發動強渡,一舉突破敵人江防,部隊沖上南岸,直插高資鎮,控制京滬鐵路高資、龍潭段。隨后,軍主力向句容、南京方向挺進。
在等待主力部隊渡江的一天兩夜里,偵察營活動于鎮江城西的金山寺、火車站一帶。乘敵人摸不清虛實之際,迫使1000余名敵軍放下武器,并將他們集中于火柴廠附近。據王定鳳回憶,前來聯系投降的還有“江邊三條兵艦的艦長”。
4月23日,當華東警備第七旅渡江到達鎮江后,偵察營奉命向南京進發,執行偵察任務。兵貴神速,他們乘坐剛剛奪取的敵人火車趕赴南京,據偵察營二連指導員方葆琳回憶,他們坐的火車“直接到達了南京的中央門”。當天下午,偵察營在營長賴水勝率領下從和平門入城,成為解放南京的先頭部隊,截獲大批國民黨軍用物資,并從明故宮機場繳獲國民黨飛機。此后,偵察營又光榮擔負起警戒南京總統府的任務。
198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之際,已在福建廈門離休的原偵察營教導員王定鳳致信鎮江市黨史部門。信中除了介紹當年偵察營解放鎮江時的戰斗經過,還關切地詢問鎮江解放紀念日定于何時,并請求郵寄一份鎮江解放的資料或書籍,讓他這位曾經參加解放鎮江的老戰士“留作永遠的紀念”。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