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禮部尚書姜寶

姜寶像

為表彰姜寶在丹陽建的石牌坊


2021年建成的進士亭 圖:盧政 提供
文/盧政
在鎮江市丹徒區谷陽鎮莊泉北側有個倪茂塘村,在村西0.3公里處,有一個高大的圓形土墩古墓,人稱姜家山,也稱尚書墩,其西南邊有一水塘半環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不知墓主是誰。如果探究一下可知,墓主乃是明代丹陽的一個尚書,名叫姜寶。
高中進士入翰林
姜寶(1514-1593),字廷善,號鳳阿。丹陽滕村人,明代大臣,教育家,經史學家。滕村姜氏第一個進士。姜寶幼即穎悟,同兄姜寀一起致力學業,博覽群書。少年時受知邑令來汝賢,飽學詩書。稍長,投于唐順之門下,苦學經史,學業大進。后又從翰林院編修徐階受經世之學。
嘉靖二十五年(1546)考中舉人,三十二年(1553)在全國會試中以二甲第四十九名中進士,五月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時年40歲。時嚴嵩柄國,他不事奉迎,從不私謁其門。適逢繼母亡故,回鄉服喪。期滿回京,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六月二十四日授翰林院編修。
其間,他讀書道院,天天與志同道合的賢士講學都門,屏跡權貴之門如故。張翀、董傳策等人相繼議論嚴嵩得罪,擯斥杖戍,姜寶派人送行,還贈以路費,更招致嚴嵩忌恨。嘉靖三十九年(1560)五月,姜寶受排擠出京,遠赴四川任按察司僉事,提調學校。
為國除害轉學政
數年后姜寶遷河南布政使司右參議。在河南時,伊藩王朱典楧持杖作惡,久結宮內中官及嚴嵩父子,收羅礦盜為爪牙,有護衛和亡命徒幾萬人,在洛陽城胡作非為,殘害百姓。御史顏鯨想除掉他,便與參政耿隨卿合計,收集證據彈劾伊王,可上疏都被中官壓下,無法辦成。
時嚴嵩已倒臺,姜寶決心幫助顏鯨為國除害,就設法通報內閣首輔徐階,勸說中官阻絕伊王援請。顏鯨又將伊王偵事飛騎盡數逮捕,又托言防寇,檄令知府屯兵要害地點,再次會同巡撫胡堯臣彈劾伊王,列抗旨、矯敕、僭擬、淫虐等十大罪狀?;实壅鹋?,廢伊王為庶民,終身禁錮開封,沒收財產,削去世封,伊藩王國就此終結,洛陽人民歡欣鼓舞。時年為嘉靖四十三年(1564)。
姜寶除害有功,轉督八閩學政。到了福建,他“嚴于行,寬于文;嚴于程,寬于例。明正學,黜浮夸,諄諄嚴義利之辨”。士習文風為之一變,姜寶也口碑載道。
后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掌祭祀宗廟禮儀諸事。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又調任通政使司提督謄黃右通政,此職掌“武官黃衛所襲替之故,以征選事”。
傾力太學育人才
隆慶二年(1568)三月,姜寶從右通政升為南京國子監祭酒,從四品,全權負責南京國子監之教務,執掌國學諸生訓導政令。
隆慶三年(1569)二月初二,針對國子監存在的問題,姜寶條奏“監務八事”:一是修理已毀舍宇;二是督征各處膳夫銀(生員助學金);三是請罷納粟事例,以塞幸途;四是催取舉人入國子監,就中考察其志行,卓然者破格用之。因而推薦四川閬中舉人傳太、內江舉人趙蒙吉,備學官之選;五是請恢復國初積分之法;六是公侯子孫該送國子監者,盡數查送教養,以儲大用;七是處分那些補分教屬官,以重課督;八是查復祭酒、司業各部舊規,對生員已故者恤助,有犯事者別衙門不得擅自拘提?;实塾[后,下吏、禮二部復議,俱采納從之。
姜寶認為,太學辦得好不好,所出人才賢否,關鍵在于總負責人。所出學生若為優游閑散之人,有負朝廷請師辦學之重托。他采用在蜀、閩辦教的成熟經驗,“經義治道,分類立齋”。上奏的“監務八事”中尤重“罷納粟,抑幸途,存積分法”,以及令公侯伯子弟及舉人均入監肄業,都是為國家造就人才的良策。
黨爭波及還鄉里
隆慶初,朝廷重臣徐階、高拱意見不合,相互報復舊日怨恨。姜寶雖為徐階薦取之士,當言官猛力抨擊高拱時,他站在中間立場,表示反對,與恩師徐階心意相左。后來高拱再起,不念姜寶之正直,乃銜恨在心。乘姜寶調查魏國公徐鵬舉家務事,誣以“徇情亂法”,于隆慶四年(1570)三月罷了他的官,勒令“回籍聽勘”,這樣姜寶解職歸鄉。高拱仍不解恨,又憑空捏造,誣姜寶“受贓千金”,于隆慶五年(1571)九月削去姜寶官職,黜為庶民。
姜寶回到丹陽,在家著書立言,不再過問朝廷大事。此外,他還“遍展先墓,拓地世守;又建始祖祠,置義田;開塾以教其子弟,惓惓焉!”姜寶在滕村建的姜氏宗祠,號“余慶堂”,明萬歷三年(1575)落成,姜寶請恩師徐階撰《姜氏祠堂記》。姜寶創修的《滕村姜氏族譜》,完成于明萬歷三年(1575)。他歸鄉后,帶領族人追根溯源,鉤沉索隱,親操譜役,完成了首修譜,并申宗法、立家規,以統理族人。同年秋,親寫了譜序。
萬歷八年(1580),姜寶次子姜士昌考中進士,而且是聯捷及第,舉鄉歡慶。姜寶為答謝鄉親父老,造福鄉里,就捐巨資修建登云橋,于萬歷十一年(1583)竣工。這是一個石拱橋,造型優美,氣勢如虹,橫跨于滕村南側呂瀆河上,極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取名“登云”,寓意青云直上,鼓勵滕村多出人才。
冤情查清再復官
姜寶歸鄉十幾年后,冤情被查清,朝廷再次起用,于萬歷十一年(1583)十二月調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復官后,他工作更加勤勉。萬歷十二年(1584)二月升為南京太常寺卿。六月再升為南京刑部右侍郎。這年十一月禮科給事中王士性借事彈劾姜寶,皇上閱奏章后,認為姜寶“賢正”,擱置不究。
萬歷十四年(1586)二月,姜寶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旋升刑部尚書。他常對人講:“法人當存佛子心。”任刑部長官時,遇罪情可疑之案,必慎重查核,“全活尤多”。
萬歷十五年(1587)五月,姜寶改任南京禮部尚書。因年事已高,屢上疏辭歸,不允。這年十二月,姜寶針對科舉存在的問題,上奏科場八事:一、教官征聘宜停;二、主考裁定宜專;三、孤經命題宜正大;四、后場校閱宜更互;五、援例生宜號舍隔別;六、附選生宜原籍考送;七、謄對宜添人而勤督理;八、作惡者宜嚴拏而盡行驅逐?;噬蠌钠渥h,采納。
在南京期間,姜寶諸如此類上書進言十余事,皆復議允行。萬歷十七年(1589)正月,皇長子已八歲,還沒冊立為太子,姜寶非常著急,上疏請冊立,可惜留中不報,深為遺憾。六月十日,姜寶以年逾七旬,請求退休,萬歷帝同意了,詔加太子少保致仕。
榮歸故里行善舉
榮歸故里后,姜寶也沒有閑著,他想方設法做善事,恩澤遍及鄉梓。比較突出的善事有三件:創立“義田”“義莊”,將自家的良田拿出,在丹陽、武進兩邑廣置義田二千余畝,以其經營所得用于公益,賑撫貧族,使族眾和里人聚有其所、貧有所濟、耕有所畝、學有所憑,義莊設有義宅,供族人借居;出資在村北辦“義學”,萬歷十八年“姜氏義學堂”辦成,不僅施教子孫,也讓族中貧困子弟上學;萬歷十九年(1591),又捐資恢復縣府學宮泮池、案山,建石坊學門外,列登科才俊姓名。
萬歷二十一年(1593)七月十二日,姜寶在家中去世,享年80歲。皇帝聞訃,諭祭四壇,賜葬丹徒張堰湖之中背墩,崇祀名宦鄉賢。縱觀姜寶一生,清修淳行,博學長才,督學川閩,參政河洛,士民歌頌。立朝多所建白,政績多多。家居時,辦義學,建義莊,關心民眾,曾力主除均糧之害,鄉民尤蒙大德。姜寶是徐階門生,尤篤于師誼,不為先生盛衰改節。
至今丹陽老西門大街上,還有一座石牌坊,人稱正儀坊?;◢弾r質地,上有“黼黻文明”四字,意即經過此坊時,要衣冠整齊,注意禮儀。這是明代為褒獎姜寶的功德而建。在故里滕村,舊有姜少保坊樓,又稱尚書亭。這是姜寶萬歷年間得圣旨而建。坊樓雕梁畫棟、富麗堂皇。董其昌為書四額,一曰“敬宗贍族”,一曰“太史文宗”,一曰“中憲司成”,一曰“父子進士”。此坊樓遠近聞名,可惜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拆毀。2021年,姜氏族人捐款捐物,又重建了姜少保坊樓,氣勢恢宏,成了滕村一景。
姜寶一生勤于著述,著作主要有:《周易補疑》12卷,《四書解略》6卷,《春秋讀傳解略》12卷,《春秋事義全考》16卷,《稽古編大政記綱目》8卷,《資治上編大政記綱目》40卷,《資治下編大政記綱目》32卷,《鳳阿文集》38卷,《詩集》10卷?!肚⒃娋C》錄其詩16首。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