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仁軍:乘風破浪的小哥

祝仁軍參加槳板比賽 受訪者 提供
記者 竺捷
祝仁軍今年35歲,前不久剛剛獲得了槳板國家技能教練員等級證書;在2022年中國槳板公開賽(浙江衢州站),其排名第16位。他是如何成長為一名乘風破浪的小哥,且聽我慢慢道來。
小祝是泰州人,15歲初中沒上完便來到鎮江打工,投靠在本地一位親戚家中。年齡這么小,又沒有一技之長,到哪打工呢?于是只好先學門手藝,當時碰巧有個很好的機會,便跟著高驪山腳下的一位老師傅修理汽車,五年之后,技術到手。不僅如此,他還喜歡上了爬山,據說高驪山是鎮江攀登難度最高之山,現在也是驢友們野外訓練的好去處,它有13個山頭,單程5公里,小祝在學技術的同時還練就了一身好體魄。
修車是門苦差事,特別對初出茅廬的小祝來說。從2004年開始,他在我市的多家汽車修理廠摸爬滾打,積累經驗。他主要作“副修”,也就是小師傅,不是大師傅,即最忙的那位:修車要上陣,工具要整理,衛生還要搞。相對來說,“主修”清閑些,當時修一臺車4人是標配,一名“主修”,兩名“副修”,還帶學徒。那時工作環境比較艱苦,2009年小祝在修車時,突遭一氧化碳中毒,先是臉歪了,后來流口水,再后來半身都癱了,大半年才緩過神來。
因為這次遭遇,小祝動了換工作的念頭,后來他在一家單位做起了專職司機。開頭的幾年不錯,工作不累,人也舒服,結果一下子就發胖了。2010年,他從原先的170斤猛躥到247斤。小祝嘗試了各種減肥方法,發現都不管用。2013年他開始跑步減肥,不過有幾種例外情況:天冷天熱不跑,刮風下雨不跑,心情不好不跑,剩下的只有黃道吉日了……這也說明他當時的意志力不夠堅強。
誰知拐點很快到來。因為太胖,導致血壓高,小祝有一次跌了個跟頭,從樓梯上直接摔下來。這下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跑步開始上心了。那時他屬于“連走帶跑”,早上8公里,晚上8公里,這樣每天要花兩三個小時在上面。此時刮風下雨也不當回事了,他把手機用保鮮袋套好,只要手機不潮,人濕透了沒啥大說法。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4個月里跑爛了兩雙鞋,成功減重60斤,重回帥小伙的模樣。
2015年,小祝再接再厲,開始涉足自行車越野,他很快發現了自己的特質——并非爆發型選手,而是耐力型選手。他參加過環太湖自行車賽、環青海湖自行車賽,對其耐力提升有很大幫助。當然,小祝最牛的一次是獨自從鎮江騎行到海南島,用時一個半月,前后只花了2700元,屬于絕對的“窮游”,每天就在馬路邊搭個帳篷,睡在里面。最奢侈的一晚,是他到海南后跟兩名騎行的大學生擠在一家人民旅社,3人一標間,房價42元。當然自行車騎到那兒基本上就報廢了,回來坐的是最便宜的綠皮火車,票價720元。
這便是傳說中“一人一騎走天涯”的境界。不過也有壞消息傳來,車改之后,小祝成為物業公司的一員,到頭來拿的錢還不及保安,于是從2018年開始,他重新干起了修車的老本行。2019年小祝加入市紅十字救援隊,不久就接觸到了救援槳板。他們在一個基地接受培訓,新學員都不敢下水,還是小祝第一個下水,并且很快找到了感覺。我們可以認為之前的各種戶外運動愛好成就了他,因而在槳板項目中厚積薄發。
下面就要說到驚心動魄的真實案例了。2022年8月26日,在濱水路老碼頭,小祝當時劃完槳板剛上岸,忽聽到不遠處有呼救。他循聲望去,只見一位老太已落水,原來她是去夠撈小魚的孫子,男孩因為岸邊青苔濕滑,不慎掉入水中。小祝沉著冷靜,他先把老太拖上岸,再下水救娃,表現出了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救援能力。還有一次是今年元月一日,那天零下五攝氏度,刮著七八級大風,小祝和隊員在金山湖劃槳板,隊員因浪大操作不當落水。小祝隨即采取翻板技術將他拉上槳板,誰知很快又滑了下去,如此三番,到第三次將其拉上槳板后,隊員才脫離險境,此時小祝的十指已凍腫,這些經歷讓他體會到生命的另一種意義。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