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老虎灶

□ 王 琪
老虎灶,俗稱茶水爐,在我國東部特別是江浙地區(qū)的城鎮(zhèn),只要有居民的地方,就能看到老虎灶。
老虎灶最流行的時候,應(yīng)該是上世紀(jì)的六七十年代,那會兒還是計劃經(jīng)濟(jì),沒有天然氣,更沒有今天方便的電熱水壺、電磁爐之類的產(chǎn)品。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是煤球,但那是按人口計劃供應(yīng)的,平常燒飯做菜都還不夠用,那點兒煤球用來燒水實在太奢侈,所以一般的居民用熱水都會去家門口不遠(yuǎn)的老虎灶打熱水。
作為那個年代的孩子,我很小就開始做家務(wù)了,而做得最多的家務(wù)活兒,就是幫家里去老虎灶打開水。常常中午一放學(xué)回家,剛下班在廚房做飯的母親就會叫我趕緊去老虎灶打兩瓶開水去,于是我立馬提上家里的兩個空水瓶出門直奔老虎灶,幸運的話,幾分鐘后就能滿載而歸。
離我家最近的老虎灶,就在街后拐角處,轉(zhuǎn)彎便到。那是一個不太大的茶水爐,主人家在自家院門前臨街砌了一間小屋,十來個平方吧,屋尾豎起個煙囪,就開了個老虎灶。老虎灶灶臺很像鄉(xiāng)下農(nóng)村的灶臺,不過要大很多,上面圍著爐中心嵌了五六個大小不一的鐵罐,最大的鐵罐最靠近爐子的中心,因為這樣的話鐵罐里的水最多也最先燒開,一點也不浪費,設(shè)計的那真叫一個聰明。鐵罐里放滿了水后,用柴火或是廢舊木料燒,偶爾也會燒炭。
老虎灶賣的熱水很便宜,記得剛開始時一瓶開水只要兩分錢,后來漲到五分,最貴的時候也不過一毛,所以大家都愿意去老虎灶打熱水。當(dāng)然,每次去老虎灶都不一定非得帶錢,拿個水籌就行,一元錢能買一堆水籌,要用了,拿兩根就行。如果沒帶錢又忘記拿水籌了,也沒關(guān)系,都是街坊鄰居,即使是小孩子,報上是北頭老李家的或是南邊王大爺家的,就不會不讓你打熱水,下次來記著補上水籌就行。
去老虎灶那打開水,最麻煩的就是灶上剛剛加了冷水,那可就得排隊慢慢等候了,哪怕家里急等著要用熱水,那也沒辦法。冬天的時候,老虎灶前排隊是常有的事,因為天冷,爐里的火燒得再旺,幾個鐵罐里的水燒開也得要不少時候,等個二十來分鐘很正常。一般來說,把自家的水瓶往灶臺上一放,這就代替人來排隊了,沒事的大爺大媽小媳婦們?nèi)宄扇簻愐粔K張家長李家短的在一旁拉家常。有事的先回去忙一陣子,等會兒再來,反正自家的水瓶不會不認(rèn)識,出錯的概率極低。
開老虎灶其實是個很辛苦的生意,一年到頭沒個休息日,夏天灶間的溫度自然熱得沒法說。而到了冬天,即使天再冷,也得天不亮就起床開始燒水,因為還沒等第一罐水燒開,就會有人等在灶臺前打熱水了。我家附近的老虎灶主人是位五十多歲的大媽,姓張,我一直認(rèn)為她是很不喜歡這個燒開水的工作的,因為她總是鎖著眉頭,一臉不開心的樣子。想想也是,一個女人,既要忙乎一大家人吃喝拉撒的家務(wù)生活,還必須守著這么個掙點錢的老虎灶,的確很累,很苦。
有一年寒假的一天,天很冷,晚飯前我去老虎灶打開水,不湊巧要排隊,灶臺上已經(jīng)排了一長溜的水瓶。呼嘯的寒風(fēng)中,等著打開水的人們縮著脖子,只管眼巴巴地盯著那幾個冒著熱氣卻怎么也沒燒開的鐵罐子,連拉家常的興致都沒有了。
好不容易最大的那個鐵罐里的水沸騰了,大媽揭開鐵罐蓋子,剛要給排在第一位的水瓶打開水,外面就沖進(jìn)一個年輕的男人,提著倆水瓶,紅著臉打著招呼,說急要用開水。
原來,這男人的妻子就要生產(chǎn)了,醫(yī)院婦產(chǎn)科的床位緊張,于是就請了接生婆來家里,那會兒請接生婆接生的已經(jīng)不多了,但還有。問題是這家男人準(zhǔn)備工作太不充足,妻子就要生產(chǎn)了,接生婆都請來了,而家里連瓶消毒用的開水都沒燒好。
奇怪的是,我第一次看到開老虎灶的張大媽眉頭突然舒展開了,話不多說馬上給那個不稱職的男人水瓶打滿開水讓他離開。又叫出了自己的兒子,拿出一個鐵桶,把那剛燒開的一大鐵罐開水都倒進(jìn)鐵桶里,對兒子道:“趕緊把這桶開水送到西頭三號院王爺爺家隔壁一間屋去,那家的女人要生孩子了,兩瓶開水哪夠用?快送過去。”
大媽的舉動并沒有征求那些在寒風(fēng)中已經(jīng)等待了好長一段時間人們的意見,不過也沒有一個人對此提出異議,接下來除了對那位即將要成為父親的男人的議論外,只有繼續(xù)等待。當(dāng)然,那也是我小時候無數(shù)次去老虎灶打開水等待時間最長的一次,所以記憶猶新。
后來,我外出求學(xué),又在外地工作,就再也沒去過那家老虎灶。有一次回老家,突然發(fā)現(xiàn)我曾去過很多次打開水的老虎灶沒了,問母親,說早就關(guān)了。母親說,張大媽年齡大了做不動了,她的孩子誰也不愿意守著那個老虎灶,另外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去老虎灶打開水的人也越來越少,所以張家的老虎灶就壽終正寢了。
我想,大概幾萬或者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老虎灶正是和張家的老虎灶同樣原因而關(guān)掉的,但它留給幾代人的記憶,依然還是那么的清晰,畢竟它曾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整個過程。也可以這么說,曾經(jīng)不可缺少的老虎灶,已是過去了的歷史,它最終必然的消失,才是社會進(jìn)步、生活美好的表現(xiàn)。
責(zé)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