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丹陽蕭氏宗祠

祠堂大門

氣勢恢弘的影壁

蕭氏宗祠文保碑 圖:沈伯素 攝

熱心介紹的蕭旭東
文/沈伯素
早知丹陽有蕭氏宗祠一座,是南朝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后裔的宗祠。該祠是丹陽市齊梁文化的實物遺存之一。無論是歷史文獻記載,或蕭氏宗祠的遺存,都顯示丹陽蕭氏一族,為蕭何之后。
蕭氏宗祠有影響
蕭氏宗祠坐落于該市訪仙鎮蕭家村。我欣然專程前往瞻仰。據說,在南北朝至唐朝時,蕭氏出現人丁興旺、門第顯赫的盛況。據傳:東晉大興元年(318年),蕭何二十代孫蕭整為避戰亂,由山東蘭陵遷于南蘭陵城里(今丹陽境內)定居.宗祠原建于南朝·宋時期,整修于明代,三進十五間,均為磚木結構的平房,精美石刻與磚雕,硬山屋面,呈大弧形,高度遞增,寓意“步步高升”。祠前水塘成弧形,池似弓,祠如箭。
丹陽素有“齊梁故里”之稱。史料記載,公元479年到557年,先后有15位蕭氏皇帝輪流登場,締造了有名的齊梁王朝。齊朝的建立者齊高帝蕭道成和梁朝的建立者梁武帝蕭衍等帝王,均從今日丹陽的胡橋、荊林、訪仙一帶走出。南朝齊梁帝王離世后大都歸葬丹陽,現存的11處、26件南朝陵墓石刻,均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逢清明,作為齊梁帝王故里,從丹陽各地來到蕭家村的宗親代表有100多位,在宗祠拜祭先祖,共敘宗情,傳承敬宗愛族的習俗。海內外蕭氏也多來丹陽尋根謁祖,尋找蕭氏宗祠。2009年12月,曾有來自加拿大、馬來西亞以及國內的300多名蕭氏宗親代表,齊聚蕭氏宗祠,緬懷先人,寄托哀思,還就齊梁文化的起源、發展、成就、特點等進行研討。由于漢字簡化,目前不少蕭姓已經被“肖”字代替,研討會上,漢字專家、中華蕭氏宗親聯誼會理事長蕭啟宏風趣地說:“蕭郎回家肖不識,笑問蕭郎哪個肖?蒼涼失落無言對,只記天下一個蕭。”
老祠堂修繕一新
蕭氏宗祠本是一座千年古祠,但因年代久遠,管理無法始終一貫,加之戰火毀損,特別是動亂年代的破壞,原本磚木結構的建筑,經逐年老化,承受不了腐蝕,一些梁柱發生斷裂,瓦屋頂出現多處漏雨。受損嚴重的建筑,至二十多年前,僅存兩進一院,不僅影響游客觀瞻,更因安全隱患,嚴重影響祭祀活動。
在宗祠亟待修繕的情況下,2010年4月,丹陽市請有關專家多次到蕭家村進行實地考察、討論,有關部門在訪仙鎮舉行了有省文物局文保專家參加的會議,會上聽取老村民對宗祠建筑及內部設施和布局情況的記憶,征詢和吸收他們對修繕宗祠的建議和意見,經與專家論證組共同討論和研究,最終制定了蕭氏宗祠修繕設計方案。方案作出后,專家又逐一對建筑的材料、匾額、題字、石刻圖案等細節進行了專業性論證。具體規定:宗祠的修繕,一定要堅持“力求完善,少留遺憾,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不使古老的蕭氏宗祠走樣,確保對得起蕭氏祖宗和廣大蕭姓宗親。
修繕中,新建筑盡量利用了原建筑中的舊材料,特別是帶有藝術性雕刻的磚石料,墻體一律使用青磚,給人以素雅、沉穩、古樸、寧靜的美感。宗祠內,一些珍貴的木制家具和雕花原物,基本得到妥善保存。而新制的深淺浮雕,保有古色古香的韻味,糅合了中國文化精粹,是文明的返璞歸真。時下,由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修繕的古老宗祠,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已經是一派嶄新景象:雕梁畫棟,古樸風雅,里里外外,裝飾擺設,無不令人耳目一新。
我進入蕭家村,一種異于往常下鄉的新鮮感油然而生。這哪里是古村古祠?全村多為嶄新建筑,立有市文保碑的祠堂,莊嚴地屹立于村前。稍許靠近宗祠,前面那道高大的影壁十分精美,令人眼睛一亮:兩側壁端裝飾了兩對昂然的龍首,影壁中部雕有直徑近兩米的正圓形盤龍;轉入內墻,在寬敞的壁面上,雕有“蘭陵世澤”四個大字,標志著南朝皇帝故里所在;無論是字體還是雕刻藝術,均屬精美,引得游客久久注目欣賞。
修繕過的祠堂仍分三進,每一進的門側和門楣都標有勸善的吉言妙語,如《忠孝節義》《流芳永世》等不一而足,且字體工整俊美,耐人賞讀。每一進的屋內兩側墻壁,都繪有與蕭氏相關的名人名畫,或名師名文。文天祥《蕭氏源流序》及《齊朝簡介》《齊高帝蕭道成簡介》《齊高帝書法》等高懸白墻,非常醒目,來客都要駐足良久,默讀于心。
祠堂的核心部分是后兩進里的神祖像位。前進為三祖畫像:漢代蕭何位中,兩側為齊高帝蕭道成和梁武帝蕭衍,相對的立柱上,是“漢代忠臣裔,齊梁帝子家”對聯,彰明了皇族的顯赫;后一進為三祖神采奕然的塑像,像兩側立柱的對聯為“相國家聲遠,蘭陵世澤長”,上懸《永思堂》匾額,以示族人不忘祖宗功德和遺訓。進入祠堂,非仁即愛,非孝即慈,更有《蘭陵頌》歌譜一首,以屏風展示,以及蕭氏族人留言等,處處都彰顯了蕭氏民眾的善良心愿。蕭氏宗祠內涵豐富,祠外環境整潔,再和一些亭臺建筑相配,文化和歷史風貌宛然。
蕭家村為姓自豪
我是慕名而來。初進蕭家村,正值宗祠休館,一時令我掃興。我站在氣勢恢弘的影壁前,焦急之間,看見一村民正在發動他的農用小車。隨著我的一聲“請問”,他立即停下手中活計,遠走幾百米,為我請來持有祠堂大門鑰匙的人。這位熱心助人者,我卻未曾問其大名,只覺得他是以行動展示了蕭氏成員的自豪。
被請來的人姓蕭,名旭東,更是一位熱心者,對他的祖先懷有十分崇敬的心情。對我的特意來訪,一面說“歡迎”,一面掏出鑰匙開門。在他開門之際,我凝神于門扇上的楹聯“蘭陵第一,漢弼無雙”。我所理解的是:到底是皇族,又是第一,又是無雙,是何等的霸氣!這大概也是蕭家村人為姓氏而感到自豪的原因吧!
蕭先生告訴我:蕭氏宗祠所在的這個蕭家村,已成功入選江蘇省級傳統古村落。全村近三百戶,無一例外全部姓蕭,他們自稱為南朝齊、梁后裔分支。提起蕭姓,每人都十分自豪。其自我介紹,他是梁高祖七十一世孫。在《蕭氏宗祠簡介》里,明確寫出宋代名人歐陽修的話:蕭氏是“世家之盛,古未有也”。難怪,蕭姓人均為此感到極大榮耀。
蕭旭東還告訴我:隨著時代的興替,戰亂時起,宗祠毀了又修,修了又毀。最近這次修繕時,他家還保存了舊祠的一塊難以再用的破舊門匾。長三米,寬一米,上有清嘉慶某年桂月某員所書的四個大字。我隨他前去觀看,確是一塊曾經耀眼的門匾,匾上“輝騰麟闕”四字仍可辯,落款印章也全,卻已模糊不清。但是,它仍然顯示了蕭氏宗祠曾經的輝煌,難怪蕭先生將它珍藏在自己家中。
出過皇帝的蕭氏,歷史悠久的這座宗祠,出乎我想象的華美,使我獲得情緒和知識兩個方面的滿足!出宗祠,在祠側的路邊,我還注意到了巨大的紅色“功德碑”,并駐足瀏覽。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