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鎮江10件文化大事評選結果出爐










記者 笪偉 通訊員 熊敏
加強文化交流與傳播,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推進非遺文化傳承……2023年,鎮江發生了哪些文化大事?為了更好地回顧總結,學習成果經驗,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日前,鎮江市文廣旅局特別策劃了“文化大事評選”。全市文廣旅系統部門、單位總計38項工作參與評選,經初評13項工作入圍網絡投票環節。經過投票環節,鎮江10件年度文化大事出爐。
1.“高閣停云 素琴橫月”——紀念劉景韶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
2023年是中國古琴藝術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20周年,也是梅庵派古琴藝術大師劉景韶先生誕辰120周年。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講好非遺保護中國故事,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先后在鎮江西津音樂廳、江蘇科技大學、鎮江博物館、鹽城鹽都群藝館等地舉辦了多場“高閣停云 素琴橫月”——紀念劉景韶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
2.我市新增35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率百分百
2023年11月,江蘇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市手推繡、獅舞(揚中九獅圖)、淮揚菜烹飪技藝等35個項目列入其中,入選率百分百,我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此達到74項。
此次鎮江入選的35個項目共涉及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舞蹈6大類,均為我市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傳承群體廣泛的行業,與鎮江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與鎮江旅游業的發展密不可分,極大地豐富了鎮江市省級非遺項目名錄體系。
3.大型原創錫劇《郭克生》獲多項省級榮譽
大型原創錫劇《郭克生》自2022年11月首演后,先后被列為江蘇省優秀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劇目、2023年江蘇省紫金文化藝術節劇目獎,主演繆玉華獲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該劇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俱佳,2023年已在全省范圍展演13場,深受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好評。
4.揚中市三茅街道興陽村入選全國秋季“村晚”示范展示點名單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關于公布2023年“四季村晚”主會場和示范展示點名單的通知》(公共函﹝2023﹞8號),揚中市三茅街道興陽村入選2023年全國秋季“村晚”示范展示點名單。
“村企搭臺、農民唱戲”,自2007年起,興陽村每年投入資金十余萬元,已連續十七年舉辦“興陽村文化藝術節”,規模和影響一年比一年大,演出的節目質量一年比一年高。每年一屆的“草根村晚”已成為興陽村“雷打不動”的規定動作和最閃亮的文化名片,更成為越來越多興陽百姓翹首期盼的精神盛宴。“文化惠民”不僅帶動了興陽經濟的新跨越,更生動體現著興陽村村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5.創新實施“文藝拾光浸潤工程”
2023年,鎮江市文廣旅局創新實施“文藝拾光浸潤工程”,以小投入、小場景、小項目、小空間為主,通過“微改造+精提升”建設遍布城鄉的小劇場、文旅驛站、藝術轉角、非遺守望空間等文旅融合新場景,突破場館活動時空限制、服務功能限制和參與主體限制,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特色化、多元化、個性化供給,打造多點開花的公共文化服務圈。
2023年,各文旅融合新場景累計舉辦活動1000余場(次),惠及市民和游客超百萬人次,有效解決了文化活動供給不平衡問題,破解了文化場館服務效能“瓶頸”,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新期待。
6.鎮江焦山碑刻博物館館藏六方碑刻被列入《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
2023年7月14日,國家文物局印發《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的通知。它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從戰國至清,文字種類包含漢文、藏文、蒙文、滿文、維吾爾文等20種,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處文物保護單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單位。
江蘇共有73處入選,其中有六方碑刻,藏于鎮江焦山碑刻博物館,分別是:六朝《瘞鶴銘》、唐《魏法師碑》、唐貞觀《金剛經》偈句摩崖、宋陸游踏雪觀《瘞鶴銘》摩崖、清《乾隆御碑》、清《澄鑒堂石刻》。
此名錄的公布是為了加強我國古代碑刻石刻文物保護管理利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部門,梳理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遴選而形成的。
7.成功舉辦2023長江·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江浙滬站活動
2023年10月1日至2日,由長江國際音樂節和創娛無界聯手打造的升級版音樂節——2023長江·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江浙滬站在心湖公園成功舉辦。此次音樂節邀請了24組國內外知名音樂人輪番同臺,搖滾、流行、民謠等不同音樂風格讓樂迷們暢享音樂盛宴,吸引了近5萬名樂迷齊聚現場觀看演出。通過深化“文旅+”的形式,充分展現經開區文旅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據統計,此次音樂節帶動國慶節期間經開區旅游接待總人次和總收入均同比增長60%以上。
8.成功舉辦第三屆長三角地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合作機制大會
2023年8月31日至9月1日,第三屆長三角地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合作機制大會暨長三角地區“文旅公共服務促消費”專題交流活動在江蘇省鎮江市成功舉行。會議修訂了合作機制章程,發布了文旅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五個一百”行動《鎮江倡議》,現場介紹了鎮江運用“送、種、創、融、促”五字訣,探索文旅公共服務促消費新路徑的經驗做法。推動長三角城市間拓寬了合作交流的范圍、創新了共謀發展的思路,加速了區域文旅公共服務一體化進程。大會的成功舉辦,也讓鎮江再次成為全國的聚焦點,吸引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紛紛關注報道,擴大了城市文化影響力,推動了文旅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走向新階段。
9.鎮江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
鎮江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是隸屬于鎮江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為正科級,主要負責全市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和研究、地下(水下)文物的考古調研、勘探、發掘和研究、出土文物的修復、科技保護和研究。鎮江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的成立標志著鎮江文物保護和考古事業進入新階段,邁上新臺階,將對鎮江文物考古事業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10.《鳳鳴高岡——呂鳳子藝術· 教育·人生》
2023年2月份,為進一步提升《鳳鳴高岡》展覽影響力,鎮江博物館結合跨年原創大展《鳳鳴高岡——呂鳳子藝術·教育·人生》,圍繞展覽主題舉辦了“鳳鳴高岡主題活動日”系列活動,其中呂鳳子高端學術研討會,是鎮江博物館首次舉辦高規格學術研討會,齊集眾多專業領域相關專家、學者進行學術討論。
研討會邀請了中美協副主席、省美協主席周京新作為主持嘉賓,中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擔任學術主持。同時邀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副秘書長;江蘇省國畫院書記、副院長及相關研究所所長;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副館長;貴州省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館、淮安市博物館等7家兄弟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中央美院、南京博物院、南京郵電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江蘇國畫院等多位專家學者;以及省內各藝術院校在校學生近百人。
此次“呂鳳子主題活動日”系列活動,還包含了主題儀式活動、“正則杯”大學生書畫作品展、丹劇“鳳先生”等活動,這些也是鎮江博物館在舉辦展覽的同時,首次嘗試主題展覽式多類別社會系列活動,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鳳鳴高岡”展覽入選了第一季度全國博物館展覽十大熱搜,入選2023年全國博物館100大熱門展覽。同時榮獲全省第二季“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優秀案例樂享博覽·精品展覽系列。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