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澡堂

老浴室場景

浴室雅座 圖:沈伯素 提供
文/沈伯素
我們山村的小集鎮就有澡堂,后來到縣城讀書在城里也下過澡堂,再后來到鎮江上學,生活方面,令我最感滿意的是下澡堂。
比起縣城來,鎮江的澡堂不僅池子大得多,水也更清,堂口也氣派。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鎮江,全城有幾十家澡堂,僅名為“甘露浴室”的,就有好幾家。位于鬧市區中山東路,大約相當于現今甘露商城位置的那家“甘露浴室”,不知何年何月開辦,聽說是個老澡堂,服務又好,傳統久遠,名聲在外,距我就讀的鎮江師范又近。老師宣布,憑鎮師校徽到“甘露浴室”洗澡半價,一把澡500元。那時通行舊人民幣,一斗米(每斗15斤)七八千元,洗澡只需斤把米的價錢,比縣城還便宜。
總覺得,商定如此有利于學生的事,無論是學校主動還是浴室主動,都是甘露浴室的老板做了好事,令人心生感激。囊中羞澀的我,哪怕冬天,因為不貴,也差不多個把星期就下澡堂,甘露浴室成了我的另一種生活必需。
現在回憶,當年我把下澡堂當作享受,那里有我一分濃濃的鄉愁;還發生過一件羞于開口的事,我在那家澡堂出過洋相。
1949年那時候,仍有一些有錢人下澡堂擺闊氣,在浴池里要搓背,出池后還要進高等堂口,進雅座,要推拿,捏腳,泡茶,甚至呼叫送酒菜進來。作為窮學生,我下澡堂只是為了衛生,為了不撓癢,出浴池后只與普通大堂打交道,擦幾把師傅扔過來的熱毛巾把子,身上汗水一干,穿上衣服就走,臨走時大堂師傅會客氣地說聲“下回見!”令人感覺,洗的是澡,更是體驗生活里的人情味。
能在甘露下澡堂已是足夠的享受,但有一次竟忽發異想,要跟有錢人攀一攀,進了浴室的雅座!那是入冬以后的一天,姓于的同鄉同學與我相約下澡堂,他說:“反正是半價,咱們進雅座享受一回。”我說:“是的,那里面我還沒有進去過,開一次洋葷,權當沒有半價!”進入“雅座”,感覺就是不同,脫下的外衣,師傅給叉上自己座位上方的衣架,不愁別人穿錯,不愁口袋被掏。再有,師傅反復用熱毛巾輕輕地將身上前前后后擦凈,熱情得我有點不好意思!
那時,“甘露浴室”的堂口里,拎小籃子賣小吃的川流不息,花生瓜子、五香茶干、茶雞蛋、芝麻糖等,不一而足。于同學身上有幾個錢,他大方請客,買了一堆花生,正當我們兩人邊剝花生邊閑談時,一位年輕師傅,自帶小板凳坐在了我面前,面帶笑容,沒有說話,開始給我捏腳,于同學也對我點頭微笑。好舒服啊,那感受從未有過。給我捏完,師傅小板凳一移,又給于同學捏。到底是雅座,真享受,真優雅!多花一點錢,值!
當我們穿好衣服要走時,堂口那位一直說話不多的老師傅微笑著對我們說:“每人4000元,一共8000元。”我以為聽錯。于同學問:“怎么這么貴?”師傅解釋:“你們兩位,雅座4000元,捏腳4000元,不貴。”我們都抖了抖手里的鎮師?;?,于同學說:“不是早就講好,半價嘛;再說,我們沒有叫捏腳,按雅座貴一倍,兩個人,兩千元嘛!”
師傅說:“半價是大堂,雅座從來不半價。”因為有分歧,說話間,一時圍上了許多人,有浴室其他師傅,有同雅座浴客,甚至大堂也進來幾個人。于同學與老師傅論理,理由有二,一是學校宣布半價,二是我們沒叫捏腳。
當時我的口袋里只有鈔票1000元,原想每人500元,我買單,兩人,剛好。但是,8000元?。∥液倩丶页嘶疖嚥艤蕚淞?000元!我直恨自己囊中羞澀,不然,這筆錢我出!分歧發展成了糾紛,要多寒磣有多寒磣,我差不多羞得想找個地縫鉆進去!那時候,沒有保安,沒有110,矛盾沒法解決,有人叫來了老板。
老板年歲不小,進來時,我幾乎嚇得發抖。但是他笑容可掬,像對待他家孩子一般先拍拍我們的肩膀,然后開口:“既然有誤會,我們就不堅持了,半價,四千元,行不行啊?”
還有什么可再談的?只有感謝!頓時,一大群人全笑起來……我深深地眷念著學生年代下澡堂的事,幾十年以后在河濱飯店浴室洗澡時,腦中還會閃出甘露浴室的影子。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