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檀道濟的故事

蛋山路牌

詐輸新村 圖:朱昌勤 攝
文/朱昌勤
鎮江檀山路、檀山村、詐輸村,這些路名地名都與歷史人物檀道濟密切關聯。檀道濟曾輔佐劉裕建立了南朝劉宋政權,卻因被猜忌慘遭殺害。有關這位歷史將領傳奇悲壯的故事,在鎮江留下了不少印記和遺址,前不久我和老友驅車沿檀山路進行了尋訪。
檀山路因南端曾有檀山而得名。初春季節,天空湛藍,路兩旁草木蔥蘢,山崗青翠。一路上我們觀景論史不亦樂乎。老友對南朝歷史頗有研究,講起檀道濟的故事如數家珍。檀道濟遭不白之冤死后可能就葬在了檀山,后人為紀念他曾在山中建檀王廟。如今檀山的方位在體育會展中心處,我們把導航第一目的地就設定在了那里。
檀山路很長,市區多條道路與之相交,途經北府路時,老友讓我停車到路上走走。北府路是新世紀初與南徐片區同時建設的,如今路旁高樓林立,商業興旺。北府路雖然建得時間不長,但因路名取于劉裕在京口率領的北府兵,顯得很有歷史,也讓這條路與檀道濟有著關聯。南朝《宋書》有載:檀道濟的祖輩是山東金鄉人,東晉初年因戰亂南遷到京口。檀道濟出生在京口,自幼父母雙亡,由兄長把他撫養長大。成人后,檀道濟隨兄長投奔了劉裕,加入了北府兵,在軍中檀道濟驍勇善戰,不久便成了將領。公元404年任北府兵參軍的劉裕決定起兵討伐篡位稱帝的桓玄,他召集檀道濟等北府兵將士,在京口起兵。檀道濟跟隨劉裕殺入建康城,一舉剿滅了建立不久的桓楚政權。公元420年,劉裕登基稱帝,檀道濟被任命為監南徐、南兗州刺史等。
車過北府路、南徐大道、團山路,已來到體育會展中心,下車見西南面有一座形狀酷似臥蛋的小山,路旁一塊“蛋山”指示牌,還有一條寬敞的蛋山路。老友對這一帶較熟悉,他說,這里曾有檀山、峴山、蛋山幾座小山,后來檀山在開山采石中被破壞,最終只留下蛋山這座相對完整的小山頭。檀山確實有過檀王廟,那廟十分高大,前后有三進幾十間房屋,曾經香火很旺,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檀王廟被辟為小學校,叫檀山小學。不過,這些老房子早已被現代建筑覆蓋。
檀山附近應當有檀山村,我們把導航目標又設置為“檀山村”,車行1公里來到龍脈路,導航目的地已到。下車只見萬科魅力之城小區,不見村莊。小區外路旁有幾位擺攤賣菜的,上前打聽得知,原來這里就是檀山村所在地,他們是以前檀山村的村民。其實曾經檀山村不是一個,而是有錢檀山、袁檀山、張檀山、朱檀山、鄧檀山五個自然村,上世紀七十年代與詐輸村合并成一個大隊,現在檀山村已經沒有了,只有詐輸村還在。
說到詐輸村我想到了與檀道濟有關的傳說:詐輸村本來應叫詐書村。這村中有一廟,檀道濟每次打仗歸來,身上總帶著傷,回家就住到廟里休養。一天夜里,他遇到一個神仙,對他說:“打仗要用智慧,不要靠蠻力。我贈送你一本《詐書》,天機不可泄。” 說完人就不見了。檀道濟看完《詐書》,茅塞頓開,從此以后,帶兵打仗注重計謀,百戰百勝。
詐輸村的來歷果然如此嗎?我們來到不遠處詐輸村一探究竟。現在的詐輸村是由高鐵南站建設時整體搬遷而來,村中一位年已80姓徐的老人接待了我們。徐老是一位中學退休老師,他家祖輩好多代就住這個村,說到詐輸村的來歷,徐老否定了檀道濟曾在村里讀過《詐書》的說法,只是聽祖輩講過,檀道濟曾住在蛋山腳下的檀山村。
徐老說他的家譜完整,祖輩是從山東兗州南遷而來的,因而對同籍老鄉檀道濟很是欽佩,說起檀道濟用兵計謀,徐老贊不絕口。劉裕死后,兒子劉義隆掌政,決定出師北伐,派檀道濟為總都督。檀道濟奉命率兵北上,不久遭受了魏軍的追擊圍堵,軍中糧草又遭魏軍焚燒。危急時刻,檀道濟巧施妙計,趁魏軍派人來探情之時,讓士兵排隊領糧,發放者一邊用斗量沙一邊高聲唱著籌碼數,做出糧草充足的假象。魏軍果然中計不敢輕舉妄動,而宋軍卻趁機安全撤出,成功突圍,化險為夷。從此檀道濟克敵制勝的計謀,成了“唱籌量沙”的成語故事。
徐老不愧為語文老師,還與我們說起了有關檀道濟“自毀長城”的成語。宋文帝劉義隆病重時,擔心死后無人能鎮住檀道濟,就設計陷害他,檀道濟在臨死前氣憤地說:“你們這是自毀萬里長城。”后來劉宋政權果然岌岌可危,說到這些歷史徐老唏噓不已。
返程的路上已是太陽西下,遠處南山披上了暮靄,歲月悠悠,青山依舊,斯人遠去。今天當人們運用到那些言簡意賅的成語時,仍會想到鎮江歷史上的名人檀道濟。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