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戰斗
——父親郭維庚保護鎮江水電廠往事



□ 劉麗文
大約在一九四八年八九月間,我父親郭維庚接受了鎮江地下黨交給他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確保解放軍在解放鎮江前完整地保護好鎮江水電廠。
當時組織上了解到我父親的祖父是大照電氣公司總經理、伯父郭志成是經理,父親郭詠青是襄理,并且廠里的不少職工和我父親是安徽亳縣同鄉,便于開展工作,因此把這樣一個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交給我父親去完成。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父親組織廠里的幾名地下黨員,學習黨的文件和毛澤東的著作,并抓住一切機會在工人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以及廣大解放區的新生活,新面貌,提高工人的政治覺悟。
了解情況,搜集材料
鎮江水電廠的前身是兩個獨立的單位:一個叫鎮江大照電氣股份有限公司,1904年建成,是江蘇第一家民營電廠,董事長周美權(長期住上海),總經理郭禮征、經理郭志成、襄理郭詠青。一個叫鎮江自來水廠,建于1912年,經理胡建春。這兩個廠原來都是民族資產階級辦的企業,地方上的一些著名士紳,如冷御秋、陸小波等都是股東。鎮江淪陷后,水電兩廠都為日寇所占,并將兩廠合并,由日方委派軍人進駐。抗戰勝利后官僚資本又插了進來,民辦變成了官辦,另行組建,正式改名為鎮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全公司一百多人。當時官僚資本的代表人物江人龍,由于鎮江是江蘇省會所在地,水電廠又是政治經濟之動脈,因此,國民黨統治集團對這個公司控制極嚴,致使這個公司的政治情況相當復雜。
當時組織上再三交代,水電廠是要害部門,關系到國計民生,出了問題會引起社會的嚴重混亂。因此必須摸清情況,建立組織,保證水電供應。而要害的要害是電廠的發電間、透平間和鍋爐間,首先要將這些要害部位的情況摸清楚。當時發電間有三臺機器:一臺是50千瓦,一臺是1700千瓦,一臺是3500千瓦。最好的一臺就是3500千瓦的,是從瑞士進口的。因為這個廠比較老,晚清的時候就有了,設備比較陳舊,這臺瑞士進口的發電機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除了上述三個車間外,還有一個機修間,一個桿線部。機修間的主要工作是修理各種機器,包括水電兩廠的機修任務;桿線部是負責線路的裝置和檢修。水廠要害部門是沙濾間和送水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進水間,一個化驗室。
淮海戰役勝利后,解放軍逼近長江,國民黨對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的鎮壓更加瘋狂,對水電廠的監督和控制更加嚴厲,崗哨密布,耳目眾多,這就更增加了我父親工作的難度。當時,地下黨組織反復指示,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決依靠工人群眾,把大多數工人團結在黨的周圍,要求我們進一步弄清職工的全部情況。當時,工廠職工來自三個地方:安徽的亳縣、浙江的寧波、鎮江本地。在工人中,機修間、透平間和發電間以寧波人為主;鍋爐間、勤雜工及其他下級職員以亳縣人為多;高級職員大部分是本地人。在工人當中寧波人和亳縣人,存在著不團結的現象,在工人和職員之間不是不團結的問題,而是有一條鴻溝。工人們稱職員為“穿長大褂的人”,和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甚至有對立情緒。在職員中,大部分都集體參加過國民黨,職員和工人中都有一些政治面貌不清的人。但大多數職員對國民黨統治經常流露出不滿情緒,雖然敢怒不敢言,卻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深入了解了全面情況后,做到了心中有數,這就為開展下一步工作,充分發動群眾,建立組織,打下了基礎。
發動群眾,建立組織
要發動群眾,建立組織,必須深入了解工人的現狀,政治情況和過去的斗爭歷史,尋找和發現工人的自發領袖。當時,了解到這個廠在抗戰勝利后,由于國民黨控制甚嚴,沒有建立過黨的組織,也沒有黨的外圍組織,抗日戰爭時期,黨組織曾派了一位同志在辦事處當職員,但還沒有打開工作局面就被捕了。還了解到在1946年,國民黨濫發鈔票,票面貶值,工人的實際收入大大下降。曾經有部分職員到辦事處找江人龍抗議,并提出增加工資的要求,如不能達到目的就準備罷工。但是官僚資產階級和國民黨勾結起來,對職員進行了瘋狂鎮壓,一天內就逮捕了十幾名職員。1947年“五二〇”學生運動時,鎮江水電廠部分職工自發地組織起來,上街貼標語,示威游行,聲援學生運動,但也被鎮壓下去了,這些人后來都成了地下黨的發展對象。另有一件事,就是1947年,有一次有一板車柴火要送到江邊倉庫去,當時倉庫大門有國民黨士兵把守,不知為什么事,門衛士兵打了送柴的工人,當時有個水廠的工人看到了,路見不平動手打了帶槍的門衛士兵。這下子捅了馬蜂窩,馬上把這個工人抓到警察局里去了。這一行動引起了水電兩廠工人的義憤,不少人擁到廠里,要廠方出面負責將這個工人保出來。廠方在工人的強烈要求下,設法將這個工人保釋出來了。我父親他們了解到這個工人叫倪錦忠,他打抱不平完全是出于正義感,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再進一步了解,這個倪錦忠小學畢業有一點文化,嘴也能講,在工人中有一定的威信。當時我父親經人介紹認識了倪錦忠,為了便于工作和遮人耳目,我父親和倪拜了把兄弟。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和教育,經組織批準,先讓他參加黨的地下工作,他是水電廠工人中的第一個地下黨員。由于倪錦忠能夠聯系群眾,工人信得過他,因此很快打開了局面。
這時已是1948年年底,根據上級指示,抓緊做工人的思想工作,通過串門閑談的方法,抓住三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當時安徽亳縣已經解放,電廠有很多亳縣籍的工人,他們了解新中國成立后的亳縣,就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常到他們家串門,我父親有意識地啟發他們談談新中國成立后家鄉的情況。因為那時,江人龍等經常向工人散布“解放區一片黑暗”等言論,所以就有意識地讓一些亳縣工人現身說法,工人們以親眼所見和親耳所聞,解除了不少人的疑慮,這對進一步深入發動群眾,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二,當時的工人是把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政治現實聯系在一起的,他們深惡痛絕的是物價跑風,鈔票貶值,特別是米價,上下午不一樣,甚至一天三個價,工人靠一些低廉的工資養不了家,糊不了口,生活發生很大困難。再就是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時常受到打罵、開除等威脅,非常盼望早日解放。第三,把工廠的安危與他們自身的安危結合起來教育。從他們自身的安危出發,使他們懂得一個道理,得出一個結論:水電廠不能遭到破壞。當時得知一個情況,就是敵人有個陰謀,企圖在逃跑時炸毀電廠。因此,我父親及其他黨員反復宣傳一定要把廠保住,工廠一旦被破壞,工作就要失去,一家老小連粥都喝不上。經過教育,工人紛紛表示,保廠就是保飯碗,一定不能使工廠遭到破壞。
經過父親他們的串聯、宣傳教育,工人的覺悟有所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加強了在工人中發展積極分子,繼倪錦忠后,又相繼發展了熊守信、陳友發為黨員,毛世才等為新民主主義青年小組組員,并成立了由我父親、倪錦忠、熊守信、陳友發組成的黨小組,新中國成立前又宣布成立了地下黨支部,我父親任支部書記。通過這些同志一個聯一個,獅子滾雪球,團結了一大批群眾。
成立護廠隊
1949年三月份,為了迎接解放軍渡江,上級地下黨組織要求保證電廠大放光明,水廠水源暢通。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敵人對水電兩廠的警戒工作比過去更加強了,過去電廠的警衛排每月換一次,從三月份開始每周換一次,進出廠都檢查。不僅廠門口有崗哨,而且重要車間也派了士兵,生人絕對不允許進車間。這時,地下黨組織要求立即成立護廠隊,特別是要害部門一定要有黨的人,當時電廠的要害部門如發電、透平、鍋爐等部門是三班制,由于團結了不少靠攏黨組織的人,就安排每班都有幾個信得過的人,萬一發生情況,隨時可以得到消息。但是每班都有黨組織的人,一定要取得領班的同意,有的領班本身就是工人提拔上去的,對國民黨的統治也不滿。因此,經過教育很快向黨組織靠攏,根據大部分工人的情緒和當時任務的要求,黨組織在工人中提出這樣一個口號:“我們要吃飯,人在廠也在。”經過秘密串聯,很快把護廠隊建起來了,參加的骨干有二三十人。
護廠隊建立起來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整工人的班次,把要害部門的三班工人都安上黨組織的人。第二件事是對機器加緊檢修,不僅對正常供電的3500千瓦機器進行檢修,而且對長期不用的1700千瓦和750千瓦同時進行檢修,以防3500千瓦機器一旦遭到破壞,立即啟動1700千瓦和750千瓦機組,保證正常供電。第三件事是對燃料的考慮,火力發電的主要原料是煤,當時煤的供應主要靠電廠附近的馬步記煤棧,這個煤棧有個分號在東門,有的工人提出暫時不用附近煤棧的煤,把它作儲備,應急的時候用,先用東門的煤。第四件事,在新中國成立前,根據地下黨的指示,護廠隊自覺地拿鈑子榔頭鐵棍子,護廠巡邏。特別是4月22日,護廠隊日夜不眠,廠內外加緊布崗巡邏,防止散兵游勇,地痞流氓進廠破壞。由于準備充分,特別是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神速地渡過了號稱天險的長江,敵人措手不及,倉皇逃命,所以,水電兩廠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沒有受到任何破壞,保證了生產和生活的正常秩序。
1949年4月23日上午9時,我父親奉南京地下黨鎮江工委指示,正式通知水電公司保護設備,正常供電。當時解放軍尚未進城,全城陷于一片混亂,地下黨也未獲準公開。因此,組織上要求我父親只能和公司個別主要負責人接觸。當時公司經理李軔哉已去上海,公司臨時由總工程師周念泰負責,我父親持市軍管會特派員的名片,在周念泰每天上班要經過的石浮橋和他見面。向他提出了三點要求:1、保護好所有廠房設備、檔案賬冊等,不得散失;2、安定職工情緒,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開;3、保證正常供電供水,不得停水斷電。此外,又向水電廠地下黨團員,分別傳達了上級指示,協助廠方做好以上三件事。
鎮江在新中國成立后,市軍管會劉平同志就來找我父親,要求匯報電廠情況,根據上級指示,地下黨暫不公開,要我父親仍然保持地下狀態,幫助軍管會接管人員開展工作。我父親除了組織地下黨團員、骨干照常生產外,并組織了一些工人協助解放軍,收繳散失的槍支彈藥及各種物資,維護地方治安。1949年5月2日,電廠遭到轟炸,機修間被炸毀,發電間受到震動,電源水源中斷。我父親立即組織地下黨團員的工人骨干,配合軍管會人員積極搶修,在搶修中,地下黨組織團結了一批骨干,起到了重要作用。共產黨員倪錦忠把鋪蓋搬進廠,日夜搶修;團員毛世才在爐火未滅,爐膛高溫的情況下,裹著濕了水的潮麻袋,帶頭鉆進鍋爐搶修。麻袋干了就滾出來濕水,然后再回爐膛,此來回數十次,直到修復為止;青工陳世民等跳進6米深的引水井,鉆入直徑65厘米的水泥管內,清理雜物,老工人董阿榮、林井來也積極參加搶修,發揮了很大作用。經過日夜搶修,5月23日恢復了供電。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