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們的作品把脈和點贊”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我們的爸媽》作品研討會側記





攝影 管奇璠

視頻制作:施凱
記者 笪偉 通訊員 王紅蕊
5月9日,由鎮江作家創作的紀實文學《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紀事》《我們的爸媽》作品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研討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紀事》一書由我市作者董晨鵬創作,他以中國最為普通的一個社區——鎮江七里甸社區為敘述主體,由一條流浪狗的救助展開,生動真切地描摹出繁雜瑣碎又具體實在的社區工作的點點滴滴。書中塑造的一群有愛有義的社區工作者,是堅定踏實的社區工作者的群像一角,也是現代中國社區治理背景下數不清的無名英雄,更是扎根基層服務大眾的最后一公里的守望。這本書是董晨鵬創作的紀實文學作品《平民》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兩部分別為《我的兄弟,我的姐妹》《共和國平民簡史》。近日,譯林出版社發布了4月新書推薦榜單,《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紀事》入選。
《我們的爸媽》一書由我市作者陸渭南、尤恒、滕建鋒、馬彥如、王桂宏、華曄、柳筱蘋等7位作者集體創作。作品通過9個獨立成篇的故事,展現“爸媽”晚年生活的多種現狀。這些故事看似平凡,卻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呼吁全社會都來關心重視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社會現實問題。
省作協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常務副主席鄭焱說:近年來,省作協進一步加強了對全省文學創作的關注與研究力度,與地方文化主管部門和文聯、作協等聯合組織開展了多場地方實力作家作品的研討活動,這也是我們延伸工作手臂,夯實文學基礎,培育文學隊伍的一項重要舉措。召開《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以及《我們的爸媽》兩部作品的研討會,就是這個舉措的具體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我們的爸媽》這兩部作品,是鎮江文學的新收獲。兩部作品雖各有特點,但都具有扎實的創作功力,風格獨特。多年來,江蘇文學創作非常活躍,涌現了一批有才氣、有實力、有潛力、有成就的地方作家,他們是“文學蘇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家學者們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研討會上,來自省作協、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的作家和文藝評論家,出版社和雜志主編,以及省內部分高校的專家學者們,圍繞兩部作品的題材選擇、主題立意、文本敘事、推廣價值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討,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譯林出版社副總編輯陳葉介紹了《最后一公里的守望》這本書的出版情況:這部作品以文學方式填補當代社區治理的書寫空白,傳遞出中國現代社會治理下社區中國瑣碎復雜但美好有愛的人情美,精細化、網格化管理中的秩序美,以及中國百年歷史觀照下基層管理模式的升級與變遷。不僅反映出社區工作者在關鍵時刻的責任擔待,也為社會基層組織的構建、運轉提供了有建設意義的社會學樣本。
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李黎認為這兩本書展現了鎮江作家的創作特點:第一,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和重視,善于日常生活中取材,保留真實性和客觀性,以文學化、藝術化的形式呈現出,使作品呈現出紀實與非虛構的強大張力。第二,鎮江作家始終以情為出發點,通過作品傳達出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生活中人民對親情、愛情、友情的堅守。
省作協副主席、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向鎮江的文學工作者表示祝賀,他說:這兩部作品塑造老年人形象,塑造最末端社區工作者的形象,重要的主題就是社會建設,這是宏大的主題,是正當時的主題,是非常緊迫的主題,這是政治性很強的主題。不管是老年文學、老年生活、老年題材,還是《最后一公里的守望》關注社區問題,這都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關注日常生活,關注普通人,關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這是鎮江作家、鎮江文學對主題創作,對重大主題新的理解。我覺得這種鎮江目光雖然沒有盯著宏大的東西,但我認為鎮江目光是偉大的目光。這是鎮江的文學工作者對中國文學人物化的貢獻。所以不僅要祝賀,更要表達我的敬意!
常熟理工學院教授丁曉原評價:重大主題寫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規律。《最后一公里的守望》和《我們的爸媽》這兩部作品,對主題寫作有意義地拓展,豐富和細化,體現了文學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是另外一種形式的主題寫作,這個更有意義,關聯了更多普通人。
省作協副主席、南京大學教授王彬彬說:《我們的爸媽》涉及的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思考。非虛構或者紀實文學,虛構與想象的關系,議論與抒情的關系,我們面臨這樣的題材會有很多困惑,如果從文學層面來說,想寫得更好,更具有文學性,要突破社會層面,向人性深處,表現更充分,思想更深刻,這是揭示非常好的角度。
南京大學教授張光芒點評:《最后一公里的守望》,這本書通過基層的瑣事展現一種責任和夢想。獨特的時空交界點,使這個作品被賦予了非常獨特的價值和意義。無論是守望人間真愛和大愛,這部作品都顯示出小人物的情懷,有一種克服困難和超越苦難的力量。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暉: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個講話,談到所有的工作最后要落實到最后一公里。社區工作關系到千家萬戶,《最后一公里的守望》通過諸多的人物個案寫出最后一公里社區的親民性、在地性,日常的反復和危機處理的人物表現。作品具有董晨鵬非虛構作家的特點,寫作內斂,還有輕松幽默的格調在里面??粗財⑹龅乃囆g性,強調自然而然的流入,這當中主要是場面細節對話,非常像小說的描寫,語言表達非常簡練和流暢,在非虛構寫作當中這是非常獨特的。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馬季點評:七里甸之前是城鄉接合部,各種各樣的人集聚,現在成為現代文明社區,從文學的角度來講值得寫,可以有挖掘的深度,書里用了大量的小說寫法,但事情、人物都是真的,技法上我認為是可以的。董晨鵬最大的特點,這個作品里有溫情,這也是作者本人的人格和個性,這個能不能有效傳遞給讀者是很重要的,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你對作品當中的人物真的是有情感。這個很好。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市委宣傳部主辦,市文聯、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協辦。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