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綠道
文/呂祥順
城南綠道,東接南山公園北入口,一直延伸至古蓮花洞(西入口),全長十余華里。設計現代,施工講究,綠化一流。一路配設路燈坐凳公廁,還有健身活動場自動售水處等,集城建觀光健身于一體。自修成以來,我一直迷戀之,一年到頭,哪怕是春節大年夜,但有可能,便去溜達,已成我每日之必修課。
綠道頗具特色。據路邊圖示,形如龍蛇游走抑或似彩帶飄忽于群山溝谷密林。兩端入口地勢均與新造的大馬路持平,進入后方知有上有下,高低起落,或山腳或山腰或近山巔。由于坡道相對較長,無論是上坡還是下陡,都覺如履平地,甚適合各類人士奔走。每間隔一華里左右都有地段或景點名稱。在九華層云處有天然裸露山石,上刻“九華層云”,其余均未立碑勒石。這較杭州西湖十景每一景點必立碑勒石予以點睛稍欠,較張家界十里畫廊當年沿澗底踩踏亂石一路而過,及江西廬山某些地段林中穿行路面簡易更無一標注又稍優。
南山作為城市森林方圓遼闊渾然一體,漫步綠道繞山越谷撫松聽泉逶迤向前,有“乘龍御鳳”隨心舞帶的意味,初時還有如進入迷魂陣不辨東西的茫然無措。好在九華山頂有通天接地高高聳立的電視發射塔可以參照,能了然所在位置與方向,立即便有人在南山中、南山盡在我胸中的清醒快意。
綠道依山,遇澗架橋,隨彎順勢,穿林而過。令我注目的是,山麓坡陡地窄處,為不傷山體又使道路保有一定的寬度,架設了木質“半橋”兩座。其中九華層云處一座較長,不下300米,如蛟龍臥側,很是壯觀。世上橋梁種種,名稱更是多多。杭州西湖有斷橋,而且名聞天下。這里的“半橋”名副其實,且有兩座,是一大亮點,分明是綠道之特色,足可與斷橋比肩。但卻不顯山不顯水,靜靜地躺臥,寂然無聲,湮沒于山野……處驚而不驚,有喜則不形于色,泰然以處,無聲無息,誠如本地一向低調不好張揚不喜炫耀樸實無華之民風。
綠道甚美,幾分陽剛,幾分陰柔,靚麗美艷,賞心悅目。道旁有如虎豹蹲踞熊羆睥睨之太湖石,有綠蔭如蓋之枇杷、廣玉蘭,有如地氈及圓球等各色園林花木。走著走著,花兒開了,料峭春風中早早醒來的是春梅。它助陣青松翠柏香樟等凌寒成片開放,白的如雪,紅的如霞,綠的如翡翠,一起裝扮著稍顯單調的早春世界。你方唱罷我登場,梅花還未落盡,這邊驕人的白玉蘭紫玉蘭,還有一夜滿樹如雪的梨花又在爭奇斗妍,那邊妖嬈的海棠花團錦簇,一面粉飾自己,一面染就一方又一方山坡凹地。走著走著,燦爛的櫻花如緋紅的輕云將山坡籠罩。走著走著,楊柳搖曳,楓樹綻翠,新竹穿空,碧草如茵,群山換裝。密林中,山泉潺潺,杜鵑聲聲,山鳥亂飛,野兔跳躥…… 暮春南山,雜花生樹,姹紫嫣紅。春風讓萬物復蘇,花兒使心境晴朗。夏日里,滿山五六丈高的刺槐白楊還有楸樹橡樹等高大喬木,枝繁葉茂,綠蔭如蓋,遮天蔽日,送人清涼。若非開闊之處,不見云天。秋風飄過,一路桂子流芳,香氣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銀杏果落葉黃,黃金湮沒綠道,天地爛漫。寒冬來臨,滿眼的林木反倒淡抹輕裝,山上山下原本是“密不透風”,頃刻成“通天大道”,亮出鐵骨銅體準備與寒冬硬剛,松柏杉樟等則尤顯蒼翠。
綠道生機無限充滿活力,喚醒了整個南山。粗于手臂的古藤又生出多股新枝,新條老藤相互交織纏繞,煥發出青春活力。曾經辛苦打造并屢建奇功的棗林水庫,雖已被成片的蘆葦擠壓成一洼水塘,仿佛靜靜地訴說當年的雄風。“無數亂山藏寺小,幾多籬徑入門深。老松千尺響天籟,疏磬一聲來梵音”。隱匿于山林深處的高崇古寺,面貌一新,香火興旺,聲聲“南無阿彌陀佛”,好似頌贊南山迎新。
綠道清幽,消煩去燥,開悟人生。它與現代化南徐大道及全新的九華山路毗鄰,一邊喧囂塵上,一邊寂然幽深,宛如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出入這兩個不同的世界,自有一會為世人,一會又若神仙的意味。若是心煩意亂氣堵不暢,盡可來此順氣換氣平服心氣做神仙,待心平氣和思定神安后,再返歸塵世。
一年四季上綠道健身的人,上有白發翁媼,下有垂髫童子,自有身手矯健活力四射令人羨慕的青年男女。他們有的就來自山下,有的則是專門乘車打遠道而來。或三三兩兩或四五成群結伴而行,也有踽踽獨行者,他們邊走邊交流,邊走邊做動作,有的還時不時地長吼幾聲。單位組織的各類行走活動也常在這道上進行。人群中,有不少的新面孔,居多的還是老臉色。這與徐長順老師的詩句“每天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面孔是不盡相同的”有所不同。不斷增加的新面孔很快成為老臉色,盡管有的老臉色已悄然不見,但老臉色隊伍卻不斷壯大。
生命在于活動,頤養天年更應如此。綠道召喚青春,延續生命,是生命的延長線。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