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夏天
文/積微室
盛夏來臨,烈日炎炎,酷暑難耐。童年的夏天,沒有電扇,沒有空調,也不覺得酷熱難熬,卻有許多樂趣。
我老家在東鄉古鎮大港,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夏天比城里涼爽。老屋是一座深宅大院。祖母說,夏天太陽曬不透,比較陰涼。再說,天井里有一口老井,井沿上爬滿了青苔。井水清澈甘冽,大旱不涸。盛夏老井就成了天然“大冰箱”,井水直接飲用冰爽解渴,“冷藏”過的西瓜那么冰涼爽口。我拎起井繩的那一刻,便拎起了童年的多少歡欣和快樂!
清晨,天剛蒙蒙亮,母親和大姐就同左右鄰居一起下地勞作了。年邁的祖母在家燒飯。我還在酣睡,祖母叫醒了我。我和小伙伴相約,拎著祖母用夏枯草泡好的茶水,送到田頭。我們坐在田頭,仰望天空時時變幻的白云,遠眺山嶺的花草樹木。驕陽似火,大人們在烈日炙烤下汗流浹背,喝一會兒茶又埋頭干活了。我和小伙伴拎著茶桶到山坡上玩耍,順便逮幾只螞蚱,一路說說笑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中午,祖母燒一大鍋粯子粥,兩大碗紅燒茄子、黃瓜,還有鍋邊貼的麥面餅。母親收工回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中飯,人們是不出工的,年輕人大多在地上鋪張涼席睡一覺,老人們總愛躲在樹蔭下或在自家窗下閉目養神,似睡非睡地搖著芭蕉扇。而我們小孩子則是成群結隊地去小河溝里捉小魚、小蝦,到了下晚回家的時候,就會有滿滿一筲箕的收獲。祖母用黃豆煮小魚,小蝦炒黃瓜,我美美地享受勞動的成果。
傍晚,天氣依然悶熱。大人在田間勞作還沒有歸來,我們這些小屁孩就忙著做乘涼的準備。先從水井里打一桶水,澆在地上逼走暑氣;然后把家里的躺椅、竹床搬出來,再從家里用簸箕搬來一堆麥芠小心翼翼地點上火熏蚊子。大家都忙得屁顛顛的,各自占好了自家門前的地方。夜幕降臨,螢火蟲一閃一閃,飛來飛去。吃完晚飯,大人小孩兒一起來到大街上乘涼。老人不緊不慢地搖芭蕉扇,男人喜歡三五人一起說古道今,女人喜歡在一起談論家長里短。我和小伙伴,躲貓貓,捉螢火蟲。
夜色漸深,涼風習習,月光皎潔。老人早已搖著芭蕉扇回家了,小孩兒躺在竹床上甜甜地睡著了。干了一天農活的大人都很困倦,眼皮開始打架了,于是抱著或者背著小孩兒回家。只剩下一些小伙子,肚子上搭一條毛巾,在露天一直睡到天亮。我們捉滿了一小瓶螢火蟲,享受著清涼的微風,聆聽著蟋蟀、青蛙的歌唱。一會兒,聽到了家人的呼喊。大家一起大聲回應“回來了”,奔跑著回家。
而今,居住在城里,雖然家里有空調,而我總愛走出去,坐在街心花園的綠蔭下小憩。童年的夏天,在我的印象里是童話世界,散發著純真和自然的氣息。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