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槐蔭村
文/李學軍
每次騎行回鄉下老家,都要經過長長的茅以升大道一直往南,途經一個涵洞后,順走就到槐蔭村了。從北側穿村而過,直上鎮榮公路。
槐蔭村是我國愛情文化傳說的一張名片,曾在往年的“七夕”期間多次舉辦青年男女“槐樹定情相親大會”,成就了不少的美滿姻緣!上世紀50年代,改名槐蔭村,因村東南原有古槐樹一棵,相傳神話故事《天仙配》中的董永與七仙女相會于此樹下,故名。
剛進村里,感覺與江南農村的普通村落沒有什么兩樣。同樣的水泥路面被兩側的房屋建筑擠壓得比較狹窄,也不是那么平坦,有些坑洼不平,看來也有些年頭沒有整修過。一會兒朝東朝西繞來繞去,不熟悉路況的人順路穿出去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過了一個籃球場的院落向左側拐彎才豁然開朗起來。路面平坦,街道干凈。每戶住宅的門牌號碼都是藍底白字,清晰印有“張付村××號”。
相傳當年董永賣身葬父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動了七仙女。七仙女請村頭的老槐樹做媒。老槐樹居然開口講話,董永認為是天意,就在老槐樹下與七仙女拜了天地,喜結連理。如今,槐蔭村的村東頭還挺立著一棵老槐樹,據村里的老人講,老槐樹曾遭受過雷劈,可仍舊枝繁葉茂,樹身粗壯挺拔,虬枝蒼勁,大老遠就能看到。此老槐樹是否就是傳說中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老槐樹,就不得而知了。村里有學問的人建議把原來的張付村改名為“槐蔭村”,希望得到這棵神樹的庇蔭,恩澤子孫后代。于是,“槐蔭村”便名正言順地叫響了。
槐蔭村很有文化底蘊,沿途的墻面上,能看到不少手繪的詩詞壁畫,基本都是以七仙女和董永的愛情故事為文化元素,壁畫清晰飄逸,形象逼真生動,讓人忍不住留戀駐足,給了大家很多的想象空間。
七仙女下凡在槐蔭,是個古老而美麗的愛情神話故事,人們祖祖輩輩代代相傳。如果看過電影《天仙配》,應該都知道這個傳說。董永槐蔭遇仙的故事,在《至順鎮江志》《丹徒縣志》《古邑春秋》中也都有記載。
記得小時候看過電影《天仙配》,第二天,同學們相互之間議論起電影整個過程,不免感慨一番。對于董永既是羨慕又是同情,羨慕他回家的途中巧遇美麗的七仙女,可對送上門來的姻緣卻不敢坦然接受;更是仰慕欽佩美貌動人、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七仙女,成就了一段千古絕唱的愛情佳話。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夜靜猶聞人笑語,到底人間歡樂多……”這段清新活潑、韻味綿長的黃梅清音一起,就不難理解七仙女厭惡天宮凄清歲月,一心向往人間的煙火氣息了。
當時我們的老師是位南京下放來的女知青,知識面廣,課堂上便講起《天仙配》的傳說及故事發源地。至于路旁的老槐樹還能夠開口唱言,幻化成老人相貌,嘴巴一張一合的、眼睛一閃一閃的,那完全是電影藝術夸張的效果。這不,也把我們心中“老槐樹還能講話”的謎團解開了?!短煜膳洹返钠鹪吹鼐驮谏宵h鎮的槐蔭村,那不就是我們隔壁村嗎?離我們村也不遠,我們怎么就不知道?小伙伴們真是驚呆了。
槐蔭村南面是《天仙配》故事傳說人文景觀最為集中的地方。七仙橋、七仙池、土地廟、上天臺、傅家相門、織錦樓、槐蔭廟堪稱槐蔭七景,每個景觀都有詳細說明的站牌,都突出了“愛情”這個主題?;笔a人對槐蔭七景是耳聞目睹的。耳聞:是聽爺爺講的七仙女與董永在槐蔭的愛情故事,爺爺又是聽爺爺的爺爺講的故事,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故事。目睹:槐蔭村六十歲以上的人,都親眼看見過槐蔭七景,都知道七景所在的位置及其原來的面貌。
村南有一條小河,從上游長山村自西向東流經槐蔭村,據說一直流到丹陽的練湖,當地人叫槐蔭河。河邊是七仙女公園,如果到了春天,這里花紅柳綠環境優美,大片紫藤花競相開放……
一條寬敞馬路三四百米長,緊連著鎮榮公路。站在公路上便可以看見路北聳立著一座高大雄偉的牌樓,琉璃金瓦,雕梁畫棟,古樸典雅,上書兩個燙金大字“槐蔭”。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江南古村——槐蔭村了。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