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電影院
文/陳永蘭
鎮江大西路上,有家煙火氣十足的網紅美食打卡點大華面店,它的原址是大華電影院的售票處。
記憶中,少年時代由于娛樂項目匱乏,除了和同學做游戲,就是聽收音機或看電影。我喜歡看電影,去得最多的就是大華電影院。在那里,我看過了許多影片:《海霞》《火紅的年代》《金光大道》《青松嶺》《閃閃的紅星》,還有八個樣板戲等等。我記得看過《海霞》后,寫了篇觀后感,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這篇作文我一直留存,在經歷數次搬家后,不知啥時不見了。
到影院看電影,現在看來很平常,但在上世紀,沒關系不一定能買到票。大華電影院位于繁華的大西路上,每次有新片上映,售票處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人聲鼎沸,有賣票的,有換票的,有等退票的。我的姐姐,她在大華電影院旁邊迎江醫院工作,經常請電影院工作人員幫忙買票。有時,票實在沒買到,姐姐就送我到電影院門口,再請工作人員帶我進去。那時,燈已關了,正放映最新的《新聞簡報》,工作人員打著手電把我領到過道邊上。
風靡一時的《閃閃的紅星》,是我在大華電影院看過次數最多的電影。那票太緊張,當時父親承諾我們,拿到“三好生”再獎勵我看一遍。我們家在諫壁,為了兌現承諾,父親利用來鎮江辦事的機會,到大華來買票,因為沒買到,他就在電影院門口等人退票,常常是一人來退,好多人都圍上來。父親只好拿出諫壁到鎮江的汽車票,說從鄉下特地來買票的。一番“苦情戲”才兌現了諾言。
在大華電影院,我看過的最后一場電影是《鋼琴課》。那時,我家住姚一灣,有一次散步到大華電影院,看正在放外國電影,便買票走了進去。影院里前低后高,中間是過道,一邊是單號座位,一邊是雙號,座位是木頭做的,觀眾進場起坐都會發出“邦邦”的聲音。放映機在二樓,坐在位子上,能清楚地聽到放映機發出來的“吱吱呀呀”的聲音。《鋼琴課》這部電影里,主人公沒一句臺詞,完全依靠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演繹,但是將人的內心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
如今,當我走進電影院,腳踩著舒適的地毯,坐在寬敞的沙發上,我仿佛也能聽到此起彼伏的“邦邦”聲,像是時間在高歌低語,喚醒我那段美好時光的記憶。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