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尚書令蕭懿

《梁書》記載

《南史》記載

《輿地紀勝》記載

蕭懿故里塘頭村 圖:盧政 提供
文/盧政
南齊王朝后期,東昏暴政,濫殺了一位尚書令,引發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最終滅齊建梁。這位被殺的尚書令就是蕭衍的長兄蕭懿。
鎮北將軍之長子
蕭懿(460?-500),字元達,南齊鎮北將軍蕭順之長子,梁武帝長兄。南蘭陵人,世居南蘭陵中都里(今丹陽市開發區塘頭村)。
他少有令譽,品行逸群,稍長,就在官場嶄露頭角。宋昇明元年(477),蕭懿的族伯蕭道成擁有兵權,使人殺蒼梧王,立年幼的順帝即位,蕭道成總掌了軍國大權。為了早日結束國家混亂的局面,蕭道成就計劃改朝換代的大事,此時急需人才。時有邵陵王劉友,字仲賢,宋明帝劉彧第七子,出任南豫州刺史、歷陽太守。蕭道成就將蕭懿安排為邵陵王府僚,任參軍。這樣年輕的蕭懿步入官場,到歷陽(今安徽和縣)就職。
兩年后蕭道成禪位登基,宋亡齊建,蕭懿成了皇族而沾光,遷太子舍人、洗馬,跟隨太子蕭賾行事。齊高帝蕭道成駕崩后,蕭賾即位,是為齊武帝。建元四年(482)六月,蕭賾封第九子蕭子真為建安王,又安排蕭懿任“王友”,輔助蕭子真。
永明五年(487)正月,蕭子真出任南瑯邪彭城二郡太守,蕭懿沒有隨往,而是出任晉陵太守,這是他第一次獨立擔任地方官。到晉陵尚未一個月,“訟理人和”,被人稱贊為“善政”。其卓越才干受到朝廷重視,不久調入朝中,任中書侍郎。
永明八年(490)八月,齊武帝兒子巴東王荊州刺史蕭子響橫行不法,擅殺官吏,齊武帝派蕭懿的父親蕭順之討殺之。不料事后齊武帝又生悔意,蕭順之憂懼成疾。時蕭衍在荊州任參軍,得知父親病危,立即辭官東歸,晝夜兼程,二十日內趕到家,可惜父已去世。蕭懿與蕭衍諸弟扶柩歸葬故里東城里(今丹陽市開發區三城巷東北)。守喪期間,蕭衍因悲傷過度,不嘗米飯,每日僅喝二碗大麥粥,得以康復。蕭衍又欲筑廬守墓,不再為官。作為長兄的蕭懿不忍心弟弟放棄大好前程,耐心勸說蕭衍不要歸隱,而是要振作精神,繼續創大業,蕭衍終于回心轉意,不再堅持歸隱守墓。蕭順之去世后,蕭懿作為長子襲爵臨湘縣侯。
戰場立功擔大職
永明末年(493),朝廷授蕭懿寧朔將軍。時齊武帝駕崩,太孫蕭昭業繼位,是為郁林王,朝廷開始出現亂局。隆昌元年(494)正月,朝廷又授蕭懿持節、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諸軍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加冠軍將軍。這樣蕭懿到西邊的梁州就任。
竟陵王蕭子良在宮廷斗爭中憂郁而死,西昌侯蕭鸞殺郁林王,立新安王蕭昭文,是為海陵王。朝廷大權落入蕭鸞之手。旋即蕭鸞殺害蕭昭文,自即帝位,是為齊明帝。是年底,魏國趁機發動大規模的攻齊戰爭。兵分四路,直攻南朝。
建武二年(495)春,魏國安南將軍、梁州刺史魏郡王元英十萬余人通斜谷,入漢中,遂圍南鄭。蕭懿面對強敵,隨機拒擊,傷殺甚多。元英攻城自春至夏六十余日不下,死傷甚眾,軍牛糧盡,乃解圍遁去。蕭懿又遣氐帥楊元秀斷魏國運糧之道,攻魏歷城、皋蘭、駱谷、坑池等六個戰略要地,克之。魏人震懼,邊境遂寧。
蕭懿克敵退魏消息傳到京城,明帝大喜,進蕭懿為征虜將軍,增封三百戶。建武三年(496)夏四月,魏兵寇司州,被守兵擊敗。五月,齊明帝以征虜將軍蕭懿遷督益、寧二州軍事、益州刺史。這樣蕭懿到蜀地擔任軍政要職。
效忠不渝拒勸諫
建武五年(498)七月,齊明帝崩,東昏即位,朝廷六個執政大臣輪流值朝,政出多門,一時間亂了套。蕭懿接到調令,從蜀地東還,改任郢州(今武昌)刺史。
時蕭衍任雍州刺史,對時局憂慮,怕諸弟在京城遇害,就派姨從舅張弘策到郢州與哥哥蕭懿商量對策。張弘策對蕭懿講了蕭衍的意思:“如今朝中六貴當權,各自發號施令,爭權奪利,勢必會反目成仇。而皇上從做太子起就沒有好名聲,親近小人,輕躁殘忍,怎么肯把朝政委于六貴,自己只有虛位?時間一長,猜忌必生,積壓久了,必定要大行誅戮。蕭遙光想充當晉代趙王司馬倫的角色,形跡已見,然而性格多疑、氣量狹小,有機會也徒勞;蕭坦之忌才妒能,出言就傷人;而徐孝嗣不是大才,受制于人;江袥優柔寡斷,劉暄更是個糊涂軟弱之人。一旦禍亂爆發,必將內外土崩瓦解。我們兄弟幸守外藩,應該早為自身計。趁他們猜忌防備還沒進行,應把幾個弟弟全叫到身邊來,不然緊急時拔腿逃也來不及。郢州可以控制荊、湘、漢,雍州則兵馬充足,虎視其間,可以坐觀天下。若天下太平,就竭誠為朝廷效力;若天下大亂,就為國除暴,與時進退。此為萬全之策,如不早決定,后悔就來不及了。”
張弘策又對蕭懿說:“以你們兄弟二人英才,天下無人匹敵。若據郢、雍二州,為百姓請命,廢昏庸之主,另立圣明之主,易如反掌。如果成功,可以比肩歷史上的齊桓公、晉文公。”這本是蕭衍應對良策,可蕭懿聞之“變色”,不肯聽從。張弘策還襄陽后,向蕭衍作了匯報,蕭衍知道哥哥一片愚忠,不敢作為,于是秘密派人去建康將弟弟蕭偉、蕭憺接到了襄陽,同時潛造器械,多伐竹木,沉于檀溪,密為舟裝之備。沒多久,朝廷調蕭懿入京,任太子右衛率、尚書吏部郎、衛尉卿。
永元二年(500)正月,刺史裴叔業因東昏侯擅殺大臣,上下離心,于是據豫州反。朝廷授蕭懿持節、征虜將軍、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領歷陽、南譙二郡太守,討裴叔業。大軍逼近,裴叔業懼怕,降于魏國,旋病死,魏軍入壽陽。蕭衍時在雍州,見此形勢,急派典簽趙景悅日夜兼程東行,在軍中找到蕭懿,勸其“興晉陽之甲,誅君側之罪”。無奈蕭懿效忠朝廷之心不移,沒有答應。
三月,奉命討壽陽的平西將軍崔慧景到廣陵而返,奉江夏王蕭寶玄還攻建康,圍臺城。兵臨城下,齊室大亂,蕭寶卷派人密詔駐防小峴(今安徽含山北)的蕭懿回軍援救京師。蕭懿當時正在吃飯,接詔后投筷而起,急率銳卒三千人馳援京城。
蕭衍聞此事,遣虞安??祚R馳至都下,勸說蕭懿:“殺賊之后,便有了蓋世大功,即使遇到明君賢主在位,也難以自全;何況現在正是昏亂的朝廷,怎么能夠免于災禍?如果在消滅賊寇之后,立即領兵入朝,按照古代賢相伊尹、霍光的辦法實行,這是萬世難逢的機會。如果不這樣做,便上表請求回到歷陽,以抵御外患為借口,這樣威震天下,誰敢不聽從!否則一朝放棄兵權,接受朝廷的高官厚祿,地位很高而手下無人,以后一定會有后悔的時候。”蕭衍的應對計策極具戰略眼光,可蕭懿沒采納。長史徐曜甫也苦苦勸諫,蕭懿一概不聽。
蕭懿率軍自采石渡江登陸,抵達越城(今南京南)。崔慧景遣其子崔覺來拒,蕭懿發起進攻,大敗崔覺,崔覺單騎逃走。蕭懿軍乘勝而進,崔慧景眾潰,一陣追擊,蕭懿斬了崔慧景。事平,授蕭懿侍中、尚書右仆射,未拜。仍遷尚書令、都督征討水陸諸軍事,持節、將軍如故,增邑二千五百戶。
勛赫位高終被害
時東昏在都城荒誕無道,大興土木,鑿金為蓮花帖地,命潘妃在上行走,稱“步步生蓮花”。日夕逸游,出入無度。茹法珍、王咺之等執政,宿臣舊將,相繼誅夷。蕭懿既立大功,威望益高,獨居朝右,深為茹法珍等所忌憚。許多人勸蕭懿乘東昏出時,閉門舉兵廢之,蕭懿不聽。茹法珍等對東昏讒言:“懿將行隆昌故事,陛下命在晷刻。”東昏信之,準備加害。
蕭懿長史徐曜甫聞知這事后,覺得情況極其危險,秘密準備了舟船停于江渚,勸蕭懿西奔。蕭懿卻說:“古皆有死,豈有叛走尚書令耶?”沒有走,果然不久,就遭賜毒藥死,時為永元二年(500)十月。一代名臣,為了名節而死于昏君之手。來年三月,蕭懿另一個弟弟江夏王主簿蕭融也被害。蕭懿遇害消息傳到襄陽,蕭衍怒火中燒,決意起兵,十一月召僚佐集于署廳舉義,由此拉開推翻東昏侯的戰爭序幕。
中興元年(501)三月,南康王蕭寶融在江陵即位,是為和帝。追贈蕭懿為侍中、中書監、司徒。天監元年(502)蕭衍稱帝,追崇蕭懿為丞相,封長沙郡王,謚曰宣武。給九旒、鸞輅、厓辌車,黃屋左纛,前后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賁班劍百人,葬禮一依晉安平王故事。蕭懿有子六。天監二年,長子蕭業襲封長沙王。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