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中“蘭陵美酒”所指應為丹陽酒

□ 朱思丞
李白的一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自稱臣是酒中仙”是杜甫對李白的描述。他飲酒必吟詩,吟詩必飲酒,“詩仙”“酒仙”成了他獨有的代名詞。作為資深酒徒,李白到鎮江后,立刻對這里的美酒贊嘆不已,詩興大發,留下了眾多佳句詩篇。李白名篇《客中作》,很多人認為詩中所提“蘭陵美酒”指的是山東蘭陵,也有說位于今四川省境內。筆者經過考證,認為此蘭陵酒所指最有可能是鎮江丹陽地區。
明代《通雅》卷三九記載:“曲阿后湖水及高驪覆船山馬陵溪水味甘,釀酒醇烈,其稱蘭陵酒,即曲阿也。”為什么《通雅》提到,蘭陵酒,即曲阿也?這是因為南朝曾在此處設置南蘭陵郡,所以丹陽產的酒一度被稱作蘭陵酒。據《隋書志第二十六》載:“曲阿有武進縣,梁改為蘭陵,開皇九年(589年)并入。”而曲阿盛產美酒,古籍上多有記載,比如《太平御覽》就提到:《梁武輿駕東行記》曰:有覆船山,酒罌山,南次高驪山。傳云:昔高驪國女來,東海神乘船致酒禮聘之,女不肯。海神撥船覆,酒流入曲河,故曲阿酒美也。
《北史》曾記載:北魏孝文帝南征,以劉藻為將軍,辭別于洛水之南。孝文帝曰:“與卿石頭(南京)相見。”劉藻答:“陛下輒當釃曲阿之酒以待百姓。”可見,歷史上曲阿酒名氣很大。至于為什么曲阿酒美,《太平御覽》的神話故事固不可信,但所有美酒的產生除了釀造工藝外,均離不開上好的原料和水源。丹陽作為魚米之鄉,米好水佳、制作精細,水土氣候得天獨厚。尤其是釀酒所用水源,宋《太平寰宇記》卷八九引南朝顧野王《輿地志》說:“曲阿出名酒者,皆云后湖水所釀,故醇冽也。今按:湖水上承丹徒高驪、覆船山馬林溪水,水色白,味甘。”
后湖,即丹陽市區西北的練湖,西晉時陳敏始開,早于新豐塘之開鑿,周圍四十里,水質優良,宜于造酒。《太平御覽》提到的高驪覆船山,山下有一條溪流叫馬陵溪,流經丹徒,注入曲阿后湖,在這一段流域之內,出產的酒均屬上乘。曲阿酒自晉朝以來,長葆盛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后湖及其附近溪流的天然功力。
雖然在唐貞觀元年后蘭陵縣無存,但詩人常在詩中以古名、雅稱指代現世地名,這種現象非常常見。唐詩中蘭陵出現的頻率很高,很多都是指的江南蘭陵。比如,蔣渙的“云白蘭陵渚,煙青建業岑”(《途次維揚望京口寄白下諸公》),陳羽的“西去蘭陵家不遠,到家還及采蘭時”(《送辛吉甫常州覲省》),李嘉祐的“陽羨蘭陵近,高城帶水閑”(《送陸士倫宰義興》),等等。與李白同時代的王維,其詩中也不止一處提及“蘭陵”:“揚州時有下江兵,蘭陵鎮前吹笛聲”(《同崔傅答賢弟》);“憶想蘭陵鎮,可宜猿更啼”(《送張五諲歸宣城》)。這些詩中的“蘭陵鎮”,就是南蘭陵。
李白好酒,對酒的要求也很高,他對美酒從來不吝贊譽,寫下了大量關于美酒的詩作,但并沒有留下明確指向山東蘭陵酒的相關作品。宋代書圣米芾曾自提“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郁金香”一聯,米芾喜愛鎮江山水,客居鎮江四十載,此處借用李白詩句“蘭陵美酒郁金香”,肯定是合李白原意的。聯中的“蘭陵”,指的也是江南蘭陵。因為陽羨、蘭陵相距很近,“陽羨春茶”與“蘭陵美酒”是米芾生活中的兩大陪伴,這兩樣東西均是就近取材,無論如何很難把聯中的蘭陵酒與山東聯系起來。宋代王安石在《答熊本推官金陵寄酒》一詩中寫道:“郁金香是蘭陵酒,枉入詩人賦詠來”。這首詩首句也化用了李白的詩句,但同時也說明從南京寄出的酒是“蘭陵酒”,考慮到地理位置,這個酒更不可能舍近求遠取自山東,而更應是當時酒中珍品的丹陽酒。至于“郁金香”,實際上是古時用于配制祭祀之酒的植物,這種植物配制的酒呈橘黃色,故稱為“郁金香”。
從酒的特點看,丹陽酒晶瑩澄澈,山東蘭陵酒呈黑褐色、紅褐色,并不符合詩中“琥珀光”的特質。直到清代,陳寶箴在《晚泊京口》一詩中也寫道:今宵且醉蘭陵酒,賴有明鐙慰寂寥。說明從古至今,古詩中的“蘭陵酒”大多指向丹陽酒,絕非山東之蘭陵。據說,李白隨永王李璘東巡至丹陽后,除游歷練湖、憑吊吳季子墓外,還謁齊梁帝陵,訪蕭氏后裔。蕭家主人以酒款待詩人,遂有《客中作》。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