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跨越國界與文化差異的友好傳奇

中國駐大阪總領館鄭國仕總領事(前排中立者)來觀展后合影。右二橋本隆司先生,前排右一三重縣華僑華人總會原會長。

丁觀加與薛元中在現場合作山水畫,這幅作品仍然掛在津市政府大樓內。
□ 馬彥如
2025年的元宵節剛剛過去,2月13日半夜,原鎮江中國畫院院長、旅京著名畫家丁觀加接到一個越洋電話。打電話的是日本三重縣華僑華人總會副會長薛柯薇、鎮江畫家薛元中的女兒,在電話中她沉痛告知:橋本隆司先生于1月17日逝世,享年96歲。由于橋本隆司先生家里不公開喪事,待日后大家可去祭祀悼念。
橋本隆司先生是鎮江人的老朋友,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日中友好事業。聽聞此訊,丁觀加的思緒一下子飄回到了1987年1月,橋本隆司先生一家熱情邀請鎮江市文化交流團訪問日本津市,進行文化交流的情景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在那個江蘇省組織文化交流出訪還很少見的年代,橋本隆司先生發來的邀請顯得尤為珍貴,鎮江市迅速組織了以丁觀加為團長,薛元中、李國華為團員的“鎮江市文化交流團”,于1987年1月前往津市進行為期10天的訪問。橋本隆司先生一家資助了此次訪問的所有經費。
這次出訪獲得圓滿成功,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引起良好的反響,也由此引發鎮江市與津市文化藝術交流的熱潮。自1987年之后,鎮江市與津市的文化藝術交流頻繁,創造了歷史紀錄,在江蘇名列前茅,在全國也位列12個先進城市之一。
得知橋本隆司先生逝世,丁觀加連夜寫下了悼文,次日一早請人翻譯成日文,發給薛柯薇,托她轉交給隆司先生家屬,并請她代買鮮花一并獻上。他又書寫了一個大大的“橋”字并附上跋文:“橋本隆司先生是鎮江市與津市文化藝術交流之橋。”隨后,他將該消息通報給鎮江市外辦和鎮江市文廣旅局,鎮江市外辦、鎮江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鎮江市文廣旅局立即向橋本隆司先生的家屬發去唁電,表示深切的哀悼和誠摯的慰問。
值得一提的是,先生的夫人橋本心泉同樣對鎮江滿懷情誼,在促進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橋本心泉出生于1935年,是一位活躍在日本及國際文化交流領域的藝術家,曾任三重縣文化振興事業團理事。1984年6月11日,鎮江與日本津市締結為友好城市。1984年冬,橋本心泉首次訪問鎮江,就被這座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深深吸引,回國后即組建了“津市鎮江市藝術文化交流協會”,她親任會長,全力促進兩地文化交流,會員迄今已達七百多人。
1987年,在橋本心泉的精心策劃與推動下,鎮江市文化交流團成功訪問日本。其間,首次在日本三重縣美術館舉辦了《津市·鎮江市藝術文化交流會展》《丁觀加書畫作品展》和《縣民歡迎書畫展》,同時還出版了《丁觀加書畫作品集》。橋本心泉憑借自身對藝術的深刻理解,為丁觀加書畫展覽出謀劃策,從展覽布局到展品陳列,都融入了她的大量心血。訪問期間,她常常與交流團成員分享日本的文化習俗,讓大家在異國他鄉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對于丁觀加個人而言,這一次的出訪意義尤為重大——這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為他后來出訪德國、加拿大、瑞士等國舉辦書畫展覽奠定了基礎,讓他開闊了眼界、拓寬了胸襟、增長了知識,對提高創作水平幫助極大。
多年來,橋本心泉為鎮江與津市的友好交流奔波忙碌著。鎮江但凡有團組或個人前往津市,她都會給予賓至如歸的接待;鎮江舉辦大型國際友好活動,她總是主動參與、全力支持。她編輯出版《您好,鎮江》《中國寫生紀行 正在騰飛》等書籍,通過文字與畫面,向日本人民傳遞她對中國及鎮江的深厚情感;日本NHK追隨她拍攝《中國寫生行》,鎮江電視臺制作《筆底心泉》等專題電視片,對塑造鎮江形象、傳播中國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憑借著對中日友好交流的杰出貢獻,橋本心泉先后獲得日本文部省頒發的文化功勛者獎、日本文化振興會頒發的國際文化藝術獎,受邀擔任鎮江中國畫院的名譽顧問、江蘇大學兼職教授,被授予鎮江榮譽市民稱號,大家親切地稱她為“鎮江媽媽”。
作為津商工會議所的領導人之一,橋本隆司先生則為鎮江市與津市的經貿和文化交流、合作,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2004年10月被鎮江市授予“鎮江市國際交流榮譽獎”。他率先邀請鎮江市的丁觀加等人訪問津市并舉辦書畫展覽等活動,開啟了鎮江市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新篇章。
橋本隆司先生一家與鎮江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國界與文化差異的友好傳奇。他所搭建起的鎮江與津市之間的友誼之橋,以及為中日友好所作出的貢獻,將永遠銘記在鎮江人民心中,激勵著后人繼續為中日友好交流而努力。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