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丹陽:硬核科技筑起“糧安”防線
“糧食賣到這里,檢驗快、卸貨快、收款快,既省心,又放心!”最近,江蘇省丹陽市珥陵鎮的種田大戶潘南良將400多噸小麥運到蘇南儲備糧倉儲基地后,為這里的硬核科技力量豎起了大拇指。
7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糧庫看到,一輛輛運糧車先后駛入,按照流程送糧入庫。在全自動智能扦樣機前,運糧車有序停放。隨著扦樣機機械臂的擺動,車上的小麥被系統“隨機”抽樣。“再也不用人力爬上車廂抽樣取樣,再下車分樣了。”江蘇鎮江蘇南儲備糧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吉黔暉表示,智能扦樣機將每次扦樣時間由原來的20分鐘左右縮短至5分鐘以內,提升效率的同時也極大減少了安全隱患。
扦樣后的糧食會通過特定管道,被吸入位于室內的全自動雜質分析儀。吉黔暉介紹,以往,這一過程需要工作人員先對分好樣的糧食稱重,再通過手工挑、篩子篩等方式,找出該樣品中的雜質并稱重,最終計算出糧食雜質含量,全程需要花費一個多小時。“現在,我們通過這臺全自動雜質分析儀,只需要幾十秒,就可以完成檢驗。”吉黔暉說,除了快速測算出糧食的物理指標,該儀器還能精準地分析出嘔吐毒素、脂肪酸值、蛋白含量等化學指標,自動判斷糧食品質,讓老百姓放心賣糧。
糧食顆粒歸倉,如何保存好、保存久考驗著糧庫的儲糧能力。記者了解到,除了在糧庫外墻鋪設保溫材料外,糧庫內部還裝有空調系統和環流系統,將溫度常年保持在15攝氏度左右,讓糧食長期“休眠”,保障糧食“鎖住”最佳口感和品質。此外,在糧食保鮮技術上,該糧庫采取氮氣殺蟲技術來替代化學藥劑,通過向倉內充入惰性氣體,使害蟲失去氧氣窒息死亡,避免毒素殘留。
“從刮板機到提升機,從流量秤到倉庫內,每一個環節,我們都能通過中控系統監測到。一旦發生問題,系統還會自動報警。”該糧庫工作人員張佳敏介紹,這些“硬核”科技極大提高了糧食入庫效率,減少等待時間,按質論價,公平公正,吸引了本地及周邊不少農戶前來賣糧。目前,該糧庫每天接收糧食約2500噸。接下來,他們打算在電力供應方面“升級裝備”,通過鋪設光伏板實現電力自發自用,打造低碳糧庫。
糧安天下,技領未來。當機械臂取代人工爬車,當氮氣驅散化學藥劑味,蘇南儲備糧倉儲基地的科技力量,讓“廣積糧、積好糧”的千年智慧煥發新生。在這里,顆粒歸倉的不僅是糧食,更是農民踏實的期盼。(印牧欣 桂祉越 王亮)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