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筑牢基層治理防線
居民樓前,老鄰居握手言和,“劍拔弩張”化為云煙;調解室里,阿姨眼角舒展的笑紋,是化解糾紛、解開心結的釋然;校園門口,小孩子牽著父母的手,訴說自己學到的法律知識……
近年來,江蘇鎮江經開區大港街道辦事處大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多措并舉探索“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將基層治理末梢延伸至千家萬戶,著力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讓群眾少跑路,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大港街道充分發揮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的龍頭作用,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契機,由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牽頭,細化轄區村(社區)“精微網格”建設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站,邀請信訪、綜治、司法、公安等全社會資源力量入駐,打造“鐵三角”品牌調解工作室,實現“1+N”復合型協同作戰。
“咱們都是老鄰居了,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多體諒一點呢!”紫竹苑的兩戶居民因高空拋物、曬衣滴水等問題糾紛已久,今年6月初又因生活瑣事發生沖突,事情反饋到紫竹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站,調解員孫學良在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調解,“拉家常式”勸導雙方當事人珍惜鄰里情誼,引導換位思考,最終雙方達成共識握手言和。
用網格鏈接資源,共商共議社區“大事”
街道針對網格重點區域和可能引發矛盾糾紛的敏感問題進行排查,形成“發現—上報—處置—反饋”閉環,確保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介入、早控制、早化解。
前不久,龍泉新苑居民通過12345熱線反映一樓車庫旁被人私自搭建儲藏室,社區接到市民訴求后立即行動。工作人員一方面實地查看確認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邀請法律顧問、物業和業主在“解憂工作室”進行現場調解,通過釋法說理講情,業主認識錯誤同意拆除,最終社區全程參與監督指導、物業協助打掃清運垃圾,拆除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完成。
將學習融入生活,厚植文明善治根基
街道充分利用老年人活動中心和小區廣場設置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廣場、法治微景觀,便于居民閑暇時品讀法治名言、閱讀法治故事、學習法律知識。同時,街道定期開展“法律明白人”學法培訓,社區常設“普法攤位”,駐社區律師常設法治小課堂,結合“司法日”“憲法日”送法進小區、進商鋪、進企業、進學校,法治文化親民惠民,全民法治素養有效提升。
民法典宣傳月中,大港街道還在見義勇為廣場和群眾面對面開展“趣味問答”,圍繞生活熱點出題普法并送上法治文創小禮品,有效激發群眾學法熱情;伯先社區開設“銀發課堂”,聚焦贍養、遺囑、防詐騙進行授課,為社區老年居民晚年權益撐起法治保護傘。(劉蕙敏)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