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姚姓多稱名相姚崇后裔

姚崇

姚平仲

鎮江姚姓家譜書影
文/邱隆洪
姚姓,在全國一百大姓中排名第51位,將近540萬人姓姚,約占全國人口的0.4%。江蘇是姚姓人口分布大省,姚姓為江蘇第三十四大姓,全省有46萬多人姓姚,約占全省人口的0.55%。姚姓在鎮江也十分常見,在鎮江姓氏中排名第29位,全市有2.1萬多人姓姚,在鎮江常住人口中約占0.66%,意味著我們身邊平均每150個人中差不多有一個人姓姚。
鎮江姚姓的歷史相對較晚
姚姓屬上古八大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另外七姓為姬、姜、姒、嬴、妘、媯、姞)。姚姓最重要的一支來源為舜帝之后,相傳舜出生于姚墟,其后子孫便以地為姓,稱姚氏,不過對于姚墟的具體位置,學者意見并不統一,有的說在山東,有的說在河南,有的說在湖南,還有的說在山西,于是就有了搶破頭的舜地故里之爭,有的地方用上了“大殺器”,不惜重金聘請有一定名望的專家學者代言,為自己一方“站臺”,力圖證明己說最靠譜。《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還收錄了姚姓的其他20多支來源,不少為少數民族漢姓。
江南一支姚氏為西漢丞相田蚡之后,田蚡為漢景帝王皇后同母弟,以攀附外戚竇嬰得以顯貴,子(或說侄子)田延年助霍光廢劉賀,以功為大司農,后因被誣陷自殺,田延年之子田淵害怕受到株連,逃匿至吳興(今浙江湖州),改媯姓,媯淵之孫、冀州刺史媯平,再改姚姓,被尊為江南姚氏之祖,這支姚氏自南北朝初期開始發展壯大,隋唐時期獲飛速發展,至唐代位列高門,宦位榮顯,簪纓不絕,有“吳興第一名門”之譽,故后世姚姓多以“吳興”為郡望。
姚姓在今鎮江市域居住、生活有記載的歷史相對較晚,唐代以前今鎮江市域有無姚姓居住、生活,待考。唐代姚南仲,韓滉任浙西觀察使時,充任支使,這是姚姓在今鎮江市域居住、生活的較早記載。姚南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乾元年初登進士第,歷官至右補闕,與宰相常袞相善,常袞被貶后,姚南仲也被下放出任海鹽(今屬浙江)縣令,經浙江東、西道觀察使韓滉薦為推官,奏授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充支使,后詔還京都,歷任左司兵部員外,轉任郎中,升任御察中丞、給事中、同州刺史、陜虢觀察使等職,官至尚書右仆射。
至宋代時,姚姓在今鎮江市域漸為廣泛,句容崇明寺北宋紹圣題名石刻所見姓氏中,就有姚姓。
此外,元代鎮江上萬戶府軍戶、清代駐防京口八旗漢軍均有姚姓,他們的后代共同構成了今天鎮江姚姓的一部分。
鎮江姚姓多稱名相姚崇后裔
姚姓主要分布在鎮江東部,鎮江經開區姚橋即以姚姓得名,鎮江姚姓有多個分支,其中又多尊唐代名相姚崇為始祖。姚崇本名元崇,避開元年號,改名崇,字元之,陜州硤石(今河南陜州區)人,早年勤習武藝,以打獵自娛,二十歲后發奮讀書,以孝敬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歷仕武則天、中宗、睿宗三朝,兩次拜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書。唐玄宗時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拜中書令,封梁國公,輔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被稱為“救時宰相”,執政三年,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他從整飭制度入手,罷去冗職,選用官吏,并抑制皇親、國戚和功臣的權勢,注意發展生產,為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去世后追贈揚州大都督,謚文獻。后世將他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并稱唐朝四大賢相。
《中國家譜總目》收錄鎮江姚姓家譜7種,這些家譜記載的鎮江姚姓分支主要有:
1.潤州姚氏,這支姚氏又稱丹徒姚氏,始遷祖姚晉,行燕九,原籍江西,南宋末年遷居丹徒鎮之寺巷。姚晉生一子:璜,字西安,仕元為管參領事,授資政大夫;姚璜生一子:斌,舉鄉飲大賓。姚斌生二子:謙,字巧巧,生二子;讓,字件件,無嗣。姚謙長子姚成,字全德,譜稱明洪武庚戌科進士,山東臨清州丘縣知縣,不過進士題名錄及方志未有記載;次子姚盛,字惠川,譜稱其孫姚柏為明代某科進士,湖廣德安府知府,進士題名錄及方志同樣未有記載。姚成一支失傳,潤州姚氏一支實為姚盛次子庭蕙之后,子孫除聚居丹徒鎮外,還有遷往丹陽、邗江、南京、浙江等處的,二十世起字派為:遵乃成訓,其世永昌,篤誠明允,預兆嘉祥……清嘉慶庚辰科進士姚金符、清末民初官吏姚錫光均出自這支姚氏,其中姚金符為二十世,姚錫光為二十四世。
2.潤東姚氏,這支姚氏尊姚崇五世孫、唐文宗時官任檢校郎中的姚勗為外紀始祖,以宋代人姚平仲為內紀始祖。姚平仲,字希晏,陜西三原人,譜稱姚勗十二世孫,南宋高宗時官任都統制,扈駕南渡,居平江府吳江縣。姚平仲九世孫姚宗賢,字希哲,號隱林,明初避靖難之役兵亂,由崇明西沙道安鄉遷居潤之蕩綱洲;十三世孫姚文龍明萬歷間由吳江縣遷居蕩綱洲,后裔再遷永生洲,潤東姚氏實際上是由這兩支姚氏合譜組成的。有意思的是,據家譜記載,合譜告成時,才發現姚文龍一支漏記一世,于是出現了少有的世系與年表不一致的現象。姚宗賢生五子:思聯、思江、思尚、思海、思亮,別為五房,十六世起字派為:守增啟希,宏廣昌祥……子孫散居細民洲、補東洲、磨盤沙、樂生洲、德興洲、太平洲、帶子洲、老郎街、六沙、四方橋、高資港,另有遷往武進、靖江、泰興等地的。姚文龍一支十五世起字派為:時正士志,廷學錦隆……子孫遷永生洲。
3.丹徒姚氏,這支姚氏與潤東姚氏同源,亦尊姚平仲為內紀始祖,始遷祖姚景明,平仲十世孫,譜稱其任京口教諭,明正德年間徙居丹徒鎮,為本支祖。
4.潤東王沙姚氏,這支姚氏尊姚崇為始祖,十二傳至姚虞欽為南宋紹興五年進士,特賜為淮揚撫鎮,乞休后因亂居吳郡,改遷徽州休寧合陽里。始遷祖姚惪,字子方,行廣一,虞欽八世孫,元至正年間客游于潤,再徙居潤東王沙五字圩。
5.潤東大港姚氏,這支姚氏亦尊姚崇為始祖,始遷祖姚炳,字孔昭,宋建炎間自汴梁(今河南開封)移居鎮江,越二載再徙潤東洪溪畔之大港鎮。
6.潤東華山姚氏,這支姚氏尊姚崇為外紀始祖,以明代人姚昌為內紀始祖。姚昌,譜稱姚崇二十五世孫,曾祖姚樞,棄官隱于蘇門,以道學自任,姚昌承家學,學問淹博,由邑庠生入太學,屢試未第,世居華山北村井巷口。
7.潤東太平洲姚氏,這支姚氏出自潤東華山姚氏,十三世姚世福,號天錫,太學生,清康熙間挾資至太平洲之何匡置買莊田,并定居于此,為遷洲始祖。姚世福生七子,別為七房:長子姚自立,繼承祖業;次子姚自重,遷往唐家巷;三子姚自強,遷往吳家巷;六子姚自弘,遷往七十四圩;四子姚自晨、五子姚自修、七子姚自性未載遷往何處。這支姚氏十三世起字派為:世自位道、禮欽明思、安允恭……
8.句容姚氏,這支姚氏始遷祖不詳,其中一個分支在宋天圣三年(1025年)與劉姓遷崇明新沙墾植,其地后稱姚劉沙;另外一個分支在元代遷崇明。
另據《丹陽村村記憶》記載,導墅白馬行政村姚家村本來有支姚氏,后來因絕嗣或遷往別處,村中已無姚姓,不過村名卻沿用至今。
■姚姓小檔案
姚
姚姓是全國第五十一大姓,將近540萬人姓姚,約占全國人口的0.4%;
姚姓是江蘇第三十四大姓,全省有46萬多人姓姚,約占全省人口的0.55%;
姚姓是鎮江第二十九大姓,全市有2.1萬多人姓姚,在鎮江常住人口中約占0.66%。
■鎮江姚姓名人
姚丙
清代官吏,原名家令,字東宰,號惺齋,乾隆壬申舉人,任湖北長樂知縣,移署鶴峰州知州。
姚金符
清代官吏,字竹君,丹徒人,嘉慶二十五年進士,歷任直隸南皮、阜平、曲陽知縣,敕授儒林郎。
姚錫光
清末民初官員,字石泉,丹徒人,光緒年間拔貢,歷安徽懷寧知縣、山東萊州直隸州知州、陸軍部左丞、陸軍部侍郎等,曾東渡日本考察兵事;民國成立后,歷任蒙藏局總裁、口北宣撫使等,著有《東方兵事紀略》等。
姚龍光
清代名醫,字晏知,丹徒人,姚錫光弟,年輕時患陽虛癥,久治無效,又逢家人有病,聘醫診視遭刁難,遂立志習醫,將二十余家醫方書,逐條比較,又于附近名醫處留心考察,辨別病情,參詳脈理,精于內科雜病及婦、兒科,廣搜醫案,參究數年,著成《崇實堂醫案》。
明清兩代,鎮江姚姓有進士1人,舉人11人,多數出自潤州姚氏;《鎮江人物辭典》收錄姚姓人物將近20人。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