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句容:民兵骨干奏響鄉村振興田園牧歌
“玉米搖曳,蜜蜂沾粉花間舞,鳥鳴清脆,繪就田間生態盛景。”在江蘇句容茅山鎮蔡門村黨總支書記袁佳的朋友圈里,蔡門玉米正在茁壯成長,在袁佳的帶領下,玉米種植已是蔡門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成為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幫助了村民脫貧致富。曾經的民兵干部,現如今的鄉村振興“新農人”,在句容這片紅色熱土上,一批像袁佳這樣的“轉型新農人”,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耕耘奮斗。
以前的蔡門村土地貧瘠、基礎設施落后。袁佳的到來給蔡門村帶來了發展希望。從專武干部崗位調整到村黨支書記崗位,袁佳憑借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干一行愛一行,走出一條“玉米致富”路。他挨家挨戶搞調研,時時刻刻謀出路,將民兵管理的工作方法運用到村黨員示范創建上,通過推廣“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建立起覆蓋玉米育種、種植、銷售的全流程服務體系。發展特色鮮食玉米種植110畝,引進先進滴灌技術和病蟲害綠色生物防控技術,使玉米畝均產量提升40%。如今的蔡門村,村集體年收入達200萬元,徹底摘掉了“貧困帽”,他也被曾經同為專武干部的兄弟稱為“玉米達人”。
在袁佳的帶領下,蔡門村民兵骨干不僅帶頭示范搞種植,幫助村民解決技術難題,還定期開展軍事訓練,組建的“平安巡邏隊”成為群眾身邊的“安全衛士”。
而同樣位于江蘇句容茅山鎮西部丁家邊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徐濤在桑葚收獲季也火出了圈,“為了桑葚我們拼了”的短視頻引發熱烈關注,每天來丁家邊采摘桑葚的市民絡繹不絕,而故事的開始,還要從2020年徐濤擔任丁家邊村黨總支書記說起。
徐濤曾任丁家邊村民兵連長,扎根丁家邊村多年,對村經濟發展難點和退役軍人情況了如指掌,如何依托退役軍人打造一支骨干隊伍,推廣村特色產業發展,成為他上任后的首件“大事”。他創新推出“軍事訓練+農技培養”雙育模式,組織18名退伍軍人參與桑葚種植技術培訓,打造出一支懂技術、肯吃苦的產業骨干隊伍,打造集桑果種植、深加工、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全鏈條桑經濟”。如今,丁家邊村核心區桑園面積2000多畝,開發出桑葚酒、桑葚干等20余種深加工產品,連續三年躋身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行列,實現從“傳統村落”到“億元強村”的蝶變。他也在2024年被評為鎮江市優秀新農人和句容市勞動模范,2025年被評為鎮江市勞動模范。
從“迷彩綠”到“振興紅”,這些從基層武裝崗位成長起來的鄉村振興帶頭人,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使命擔當。他們用汗水澆灌希望,以實干篤定前行,共同繪就出基層武裝工作與農村發展同頻共振的壯美畫卷,奮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鄉村振興“民兵”篇章。(陳月圓 周雪菲 楊波)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