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鎮江分行開展2025年度“金智惠民—鄉村振興”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
青春賦能鄉村新韻,金融活水點“豆”成金
金山網訊 時下七月,草木蔥蘢,豆香氤氳。7月25日,建行鎮江分行2025年度“金智惠民—鄉村振興”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正式啟航。12名懷揣夢想的青年學子走進享有盛譽的句容市得撒石磨豆腐村,開啟了一場以“探尋非遺匠心 助力產業共富”為主題的實踐之旅。學子們在古法技藝與現代產業的交融中感受鄉村振興的脈動,用青春視角解讀金融賦能特色產業的生動實踐,在豆香與梨園間書寫服務“三農”、助力共富的新篇章。
青春邂逅黑土藝術 金融科技解“賬”難題
“關東農民的豪邁生活,竟在一方畫布上如此鮮活!”實習生小張駐足鄉村藝術館的關東農民畫展廳感嘆道。色彩濃烈的《豐收年》、質樸厚重的《蓮蓮有余》,這些承載黑土地風情的畫作,讓學子們感受到南北鄉村文化的碰撞交融。
針對豆腐村“主店+加盟店+電商平臺”的復合經營模式,建行量身打造數字化解決方案:主分商戶系統實現總店對分店的實時交易監管,商戶集團對賬系統自動歸集分散流水,商戶分賬系統則精準解決加盟店資金當日清算歸集需求。“過去對賬要熬通宵,現在系統自動生成報表,資金流向一目了然!”現場一位豆腐坊老板的感慨,讓學子們深刻體會到金融科技對小微實體的降本增效。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為傳統產業‘舒筋活血’。
實地探訪產業鏈 青春見證“豆梨生金”
走出藝術館和工坊,學子們步入豆腐村后生機勃勃的梨園。枝頭飽滿的果實預示著豐收的希望,也展示著豆腐村“一產多元、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得撒石磨豆腐村不僅以豆制品聞名,更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起梨園種植、觀光采摘等配套產業,形成了“豆香引客來,梨甜留客住”的良性循環。
在梨園管理員的帶領下,學子們親手采摘、品嘗了新鮮梨子,親身體驗了農事樂趣。工作人員結合梨園管理,適時介紹了建行支持特色農產品種植、助力休閑農業發展的金融舉措,如針對農戶季節性資金需求的“裕農快貸”、支持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產品等。從一顆豆子到一塊豆腐,再到一片梨園,看到的是產業鏈的延伸,是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下,鄉村資源如何‘點石成金’,帶動農民多渠道增收。得撒石磨豆腐村以其“非遺+產業+生態”的融合發展路徑,成為句容市鄉村振興的又一亮眼樣板,讓學子們深刻體會到特色產業對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勁拉動力。
青春化身“金融使者” 傳遞普惠為民溫度
實踐活動的尾聲,學子們積極轉換角色,化身建行句容支行“張富清金融服務隊”的青春力量,在豆腐村景區及周邊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
他們手持宣傳折頁,熱情地向游客、村民和商戶普及基礎金融知識。“阿姨,手機銀行轉賬方便,但也要注意核對信息,警惕陌生鏈接哦!”學子們耐心講解防范電信詐騙的技巧,提醒大家守護好“錢袋子”;針對小商戶關心的收款、理財等問題,他們介紹建行安全便捷的收款碼和適合小微資金的穩健理財產品;對于感興趣的游客,他們則介紹建行信用卡的優惠活動和便捷支付方式。“這些大學生講得明白,態度又好,把復雜的金融知識都說明白了!”村民的稱贊是對“金智惠民”理念最樸實的肯定。這場宣教活動,不僅讓學子們將所學金融知識服務于民,更讓普惠金融的理念如春風化雨,浸潤鄉村,彰顯了建行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初心。
從非遺的深度品鑒,到特色產業鏈的實地探訪,再到田間地頭的金融知識普及,建行鎮江分行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以腳步丈量鄉村,用青春感知振興。當青春智慧與鄉土文化碰撞,當金融活水持續滋養特色產業,一幅產業興、文化濃、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句容大地徐徐鋪展,豆香梨甜中孕育著共同富裕的無限希望。(陳秋陽)
責任編輯:耿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