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的夏夜
□ 孫建遠
8月2日,立秋前夕的鎮江城籠罩在悶熱的濕氣中,天空中正下著小雨,我特意提前兩小時來到鎮江體育會展中心,手里攥著那張在網上搶購的球票,心情既期待又忐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鎮江球迷,這是我又一次現場觀看家鄉球隊在“蘇超”聯賽中的比賽,對手是來自長江對岸的強隊南通隊。這場“沿江德比”在球迷圈中早已熱議多日。
下午五點半,體育會展中心外的廣場上,人潮涌動,熱鬧非凡,有人擂鼓為雙方戰隊助威,有身穿玫紅色T恤衫的本地球迷為鎮江隊搖旗吶喊。雨水打在路邊那一排排臨時搭建的帳篷上,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那是場外的“蘇超”市集,叫賣著本市八大板塊的特色展品以及一些制作精美的文創產品。我注意到靠近看臺北入口處一個特別的攤位——丹徒區高橋鎮的展位,有人正在掃碼打卡,領取呆萌可愛造型的江豚大娃娃,客隊城市南通此時也帶來了文蛤餅、石港窨糕、紫菜餅等非遺美食和特色文創。鎮江對口支援地區新疆可克達拉市帶來了伊力特禮盒、精油、香氛等新疆特色產品;對口支援的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區帶來了100份冰川水、青稞乳等特色產品和非遺文創;對口幫扶地區渭南市帶來了三秦風韻的文創和非遺產品……
廣場上,一群南通球迷正在合影。他們身后是一面巨大的南通隊旗幟,在微風中輕輕擺動。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年球迷告訴我,“咱們南通隊比賽,說什么也得來捧場。我今天特意帶來了南通的西亭脆餅,準備賽后和鎮江球迷分享。”他的普通話帶著明顯的南通腔,卻讓我感到莫名的親切。
進入場館后,我找到了位于看臺上層的座位。這個位置視野極佳,可以俯瞰整個球場。環顧四周,發現觀眾構成十分豐富:前排坐著幾個中學生,正用彩筆在臉上畫著隊徽;左邊是一對老夫妻;右邊則是一家三口,孩子騎在父親肩上,手里揮舞著迷你隊旗。
突然,對面看臺爆發出一陣歡呼。那是幾百名南通球迷統一穿著大紅色球衣,正在揮舞著他們的隊旗,引得不少鎮江球迷側目欣賞。
接下來,鎮江啦啦隊員魚貫入場,她們蹦蹦跳跳,如蝴蝶般在場上翩翩舞動,活力四射,那一團團躍動的粉色,如盛開在體育中心的花朵,她們不斷地變換著隊形,隊列顯示的是“大美鎮江”四個大字,此時此刻,雨中的她們,顯得那么靚麗動人。
等到兩支球隊進場,現場兩萬九千多人起立,齊聲高唱完國歌后,晚上七點三十分,隨著主裁判一聲哨響,比賽正式開始。雙方球員開始了激烈競技。第 11分鐘,南通隊99號隊員帶球進入禁區,被鎮江隊成功攔截;比賽進行到第21分鐘,南通隊10號球員李賢成頭球破網,南通隊的看臺上瞬間沸騰,紅色的波浪翻滾涌動。我沮喪地拍了下大腿,卻聽見前面的大叔冷靜分析:“看到沒?南通隊這傳球多像長江里的浪,一波接一波。”
落后的鎮江隊并沒有氣餒。第29分鐘,鎮江隊獲得了一次絕佳機會,可惜未能射門得分。比賽第30分鐘,南通隊球員左路傳中,21號球員郭凱楠搶點完成破門,南通隊再進一球;第39分鐘,鎮江隊11號小將張國慶,快速帶球晃過了對方的兩名后衛,單刀赴會般在禁區前沿一腳射門,打在南通隊球門立柱上,球彈向另一側立柱,滑出底線。啊呀,我激動地拍了下手,連說可惜!這時候,看臺上的鎮江球迷,爆發出一片“鎮江,戰斗”的高聲吶喊!
中場休息時,120名西藏達孜同胞和鎮江“杜鵑仙子”演員們共同演繹了“鎮藏共舞”《雪域高原 江河情》,來自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區的藝術家們身著傳統藏裝,佩戴著藏戲面具,在雄渾藏鼓的節奏中踏響豪邁舞步,獻上了原汁原味、氣勢恢宏的藏舞表演;而由鎮江市文化館組織的本地演員則將市花杜鵑花的靈動意象穿上身,化身“杜鵑仙子”涌入球場加入演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在同一個舞臺上相遇、碰撞、交融,藏舞的剛勁與江南舞的柔美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共鳴。這場跨越千里的文化對話,以這場體育賽事為創新紐帶,在綠茵場上架起了一座民族團結的“同心橋”。
除此之外,這場“蘇超”比賽的暖場表演也很精彩。鎮江江濱實驗小學這所“足球特色學校”的250名學生,身穿統一球服,以氣勢如虹的足球啦啦操《向前沖》點燃全場。他們的動作雖稚嫩卻格外認真,靈動的顛球動作里,滿是“拼搏、凝聚、向前沖”的體育精神 ,也是“奔跑鎮江”的城市底色。臨近尾聲,隨著隊形變換,巨大的“鎮江”字樣如拼圖般精準呈現在綠茵場中央,孩子們用稚嫩卻無比堅定的聲音吶喊“鎮江加油”!瞬間點燃了鎮江球迷的自豪感。連看臺上的南通球迷也為這些孩子送來了掌聲,還有人高喊:“小把戲,蠻靈格!”
下半場易邊再戰時,雨已歇,球員們的球衣早已濕透,卻依然在場上奮力拼搶。第51分鐘左右,鎮江隊球員抓住機會嘗試射門未果;第76分鐘,南通隊后衛插上,在鎮江隊禁區內抽射再進一球;第88分鐘左右,鎮江隊頭球攻門,被南通隊守門員撲出,錯失扳回一球的機會。
終場哨響,雖然最終鎮江隊以0∶3敗于來訪的南通隊。但讓我感動的是,即使比分落后,鎮江隊那份永不放棄的信念從未動搖,雖然也有受傷跌倒,但最后一秒仍在奔跑,他們的拼搶、回追、對抗都很盡力,這種拼搏精神,比任何比分都珍貴,讓我們為雙方的球員喝彩。
退場時,我遇到了一位特殊觀眾——坐著輪椅的退休造船工人陳師傅。“年輕時我在鎮江和南通都造過船,”他撫摸著輪椅扶手上貼著的兩隊隊徽,“今天就像看到兩位老友重逢。”老人的話讓我心頭一熱。是啊,這場賽事的背后,是兩座沿江城市割不斷的血脈相連。
走出體育會展中心時,涼風習習。路邊,一些兩地間相互熟悉的球迷混在一起,交流著地方特色美食。我聽見一位南通球迷說:“你們鎮江恒順的醋確實香,下次來南通,我帶你們去吃最正宗的南通跳面。”
回家的車上,屏幕里正播放著一些精彩的比賽集錦。當聽到解說員說“這是屬于江蘇人自己的足球”時,我不禁心頭一熱。這個夜晚,讓我們體驗了對足球的熱愛,對城市的深情。或許,這就是“蘇超”聯賽最珍貴的禮物——它不僅關乎勝負,更連接著每一個普通人的城市記憶與地域情懷。
路過長江路時,我搖下車窗。濕潤的江風撲面而來,帶著淡淡的水腥味,我仿佛聽到了南通球迷的歡呼聲與鎮江球迷的加油吶喊,正在江面上交織回蕩。這場“沿江德比”已經結束,但兩座城市間的故事,必將隨著滔滔江水,繼續書寫下去。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