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崗鎮五級聯動織密民生網——“民情日記”寫滿民生溫暖
金山網訊 “43棟2單元路口窨井蓋缺失有安全隱患”“17棟1單元電梯口燈不亮”“9棟1單元南面平臺水管斷裂”……翻開鎮江經開區丁崗鎮新樂社區中心戶的記事本,一筆一畫記錄著民生瑣事,勾勒出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匯聚民生幸福的鮮活圖景。
記“急難愁盼”,把問題撈上來
擺脫坐等投訴上門的被動,社區構建起“鎮黨委-社區黨總支-片區黨支部-中心戶-居民”5級聯動體系。社區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由支部書記牽頭,24名中心戶分片包干,形成黨組織引領下的網格化治理格局。
“19棟有人自高處拋擲物件,這事得趕緊整治,不然可能會發生事故。”72名中心戶亮明身份,手持“民情日記本”,發放黨群服務連心卡,把居民當面說的、微信群里聊的問題記下來。
去年冬天,民情日記本里連續出現“獨居老人買菜不便”的記錄,社區當即組織“夕陽紅”志愿者成立“代購小分隊”,從代買蔬菜到代繳水電費,解決了28位獨居老人的生活難題。這種“走出來”的民情收集模式,讓居民感受到“有人聽、有人管”的溫暖。
列攻堅清單,讓辦法落下去
“問題記下來不是終點,得變成‘任務清單’。”翻開民情日記的后續記錄,每一條訴求后都標注著分類情況。社區將訴求分為“社區自辦、部門聯辦、共建協辦”三類清單,對自辦事項設定3個工作日辦結時限,對聯辦事項實行“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半年來已聯動城管、民政等部門解決問題128件。
張阿姨反映的樓道燈問題被列為“社區自辦”,社區物業8小時內完成更換;小區周邊占道經營問題被納入“部門聯辦”,社區立即聯合城管部門開展集中整治,清理占道攤位,規范經營秩序;日記中高頻出現的小區電動車充電難題則被納入“共建協辦”,社區帶著日記里居民的25條建議,多次對接鎮黨委和潤東物業總公司,最終在小區合理規劃布局安裝34套充電樁。這種“分出來”的精準處置模式,避免了治理中的“踢皮球”現象,讓民生關切在協同聯動中得到妥善解決。
建反饋通道,將回音送到位
“張大哥,您反映的樓道窗戶漏風,物業昨天已經修好了,您有時間去看看啊?”中心戶的暖心叮囑,是民情日記的“售后服務”。社區規定,每個問題解決后必須“回頭看”,結果記在日記備注欄里。
去年夏天,有居民反映“小區健身器材松動”,維修后社區特地請這位居民現場驗收。這種“事事有回音”的做法,讓越來越多居民主動參與:看到日記里“打造小區綠化特色”的提議有了進展,居民王師傅帶著鄰里自掏腰包購置花苗、工具,將門口綠化改造成四季常綠的共享小花園;聽說“紅領巾小課堂缺老師”的記錄得到重視,退休教師尹老師主動加入社區紅色宣講團,用鮮活故事點亮孩子們的理想信念。如今,民情日記不再是單方面的記錄,而是居民共建家園的“連心本”。
一本民情日記,記的是柴米油鹽的民生小事,解的是“急難愁盼”的心頭大事,聚的是共建共治的磅礴合力。新樂社區用帶著煙火氣的“小日記”,寫下了基層治理的“大文章”,讓每一份民生訴求都得到鄭重回應。(劉瑩)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