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以“蘇超×讀城”的創新實踐 書寫文旅體商融合的新篇章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始終如血脈般貫穿城市的肌理,映照時代的變遷。當下,江蘇鎮江“讀城”行動與“蘇超”聯賽深度融合,悄然開啟了一場“文有讀城,武有‘蘇超’”的文旅體商融合創新實踐,將束之典籍的靜態文化記載轉化為市井街巷的動態生活圖景,激發起人們對城市情感的歸屬與共鳴,讓沉寂多年的古街舊巷煥發往日生機,為鎮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讓歷史文脈成為“行走的課堂”
以文化為魂,構建沉浸式研學產品。鎮江市立足“詩詞之城”與“千年文脈”的獨特稟賦,將研學旅游作為“讀城”行動的重要載體,精心設計了“觀蘇超聯賽·品詩意鎮江”研學線路。在鎮江醋文化博物館,親手制醅、翻料,感受“中華老字號”恒順百年來傳承的嚴謹技藝;在西津古渡,百年石道的車轍訴說著漕運樞紐“舳艫轉粟三千里,燈火沿流一萬家”的往昔繁華;在京畿路,老建筑群串聯起不屈抗爭的近代民族史,廣肇公所、伯先公園訴說著革命先行者救亡圖存的艱辛探索,鎮江商會舊址訴說著陸小波等一批愛國商人實業救國的理想抱負,在抗戰時保護同胞的世界紅卍字會江蘇省會舊址內如今展陳著新中國鎮江籍院士的事跡,向世人訴說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與敢為人先的時代擔當。
以聯動為翼,拓展全域化研學格局。這種以研學旅游打造“行走的課堂”模式,實現了歷史教育、人文教育與實踐體驗的無縫銜接。利用“蘇超”聯賽影響力及本地配套的文旅福利政策,目前“觀蘇超聯賽·品詩意鎮江”研學活動先后吸引到來自鹽城、泰州、南通以及南京等跨區域親子研學團隊,研學線路所串聯景區、街區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周末增長38.12%,帶動鎮江博物館、醋文化博物館等文化場館參觀量同比增長14.48%。以研學為突破,鎮江市將進一步統籌,以本地豐富的詩詞文化資源,深化“跟著詩詞游鎮江”研學產品體系,講好鎮江文化強市故事;以航空、船舶、現代農業等本地特色產業資源,打造“跟著產業游鎮江”研學產品體系,講好鎮江產業強市的故事,構筑覆蓋省域的“讀城”研學旅游網絡,在沉浸式體驗中實現本地優秀文化基因的植根與傳播。
打造文化交融的“城市會客廳”
以市集為媒,激活文旅經濟活力。在“蘇超”聯賽鎮江主場的體育會展中心,詩意鎮江“蘇超×讀城”市集以“城市即文化,文化即生活”為主線,構建起多元文化展示、對話的平臺。既有鍋蓋面、源春肴肉、恒順香醋等一眾老字號商家帶來的地方美食現場品鑒;又有魚躍醫療、英科醫療、江蘇七〇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等本土科技企業帶來的前沿產品展示。生動詮釋出鎮江這座城市既能“慢下來,品味生活”,又能“跑起來,創新創業”的現代城市氣質。以“體育賽事+主題市集”的讀城模式創新,實現了市集作為活態博物館的功能,面向最廣泛的游客群體,用最真實的感官體驗來解讀鎮江文化。
以開放為要,搭建跨區域交流平臺。“蘇超×讀城”市集既有句容、丹陽、揚中等轄市區特色產品的組團亮相,又有陜西、遼寧、新疆、西藏等地對口城市、友好城市帶來當地美食、非遺、文創的集中展銷。景區專屬優惠政策,城市文旅推介,多元交融的主題市集構成了開放包容的“城市會客廳”,直觀展現出鎮江這座城市既能凝聚內部,兄弟齊心描繪“同心圓”,又能敞開胸懷,結交摯友共享“朋友圈”。為進一步加強文化旅游交流、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埋下了值得期待的伏筆。
巧思構筑城市文化的“精神地標”
以山水為筆,繪就詩意棲居畫卷。鎮江深諳“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的理念,將“江河交匯”“城市山林”的地理特質升華為文化符號。在研學之旅中,鋪陳“潮落夜江斜月里”的靜謐,展現“潮平兩岸闊”的壯闊;在“蘇超”球賽的中場表演中,數百架無人機組成“鎮江三山”“‘微笑天使’江豚”等動態圖景,用科技手段演繹“滿眼風光”的絢麗意境,創意展示了文化自信與創新智慧結合所迸發的無限活力,讓城市的文化符號標記出“記得住鄉愁、看得見未來”的文化家園。
以細節為暖,傳遞城市人文溫度。在“蘇超×讀城”的執行中,更以“寵客”細節彰顯城市溫情。寫著“鎮江南京都是我哥”的茅山門票、印著“滿眼風光 詩意鎮江”的束口包,手幅、助威棒、鍋蓋面、肴肉、口服醋、葛根茶……3.1萬份“寵客禮包”承載著鎮江對游客的深情厚誼;警車護航、免費公交、停車優惠、志愿服務……一項項暖心舉措是“讀城”行動人文追求的一脈相承,也是“以文化人、以情動人”的巧思所在。
長江奔流,見證了時代的更迭與文化的傳承;運河悠悠,承載著城市的記憶與榮光。鎮江“文有讀城,武有‘蘇超’”的創新實踐,讓沉睡的歷史文脈蘇醒為鮮活的城市記憶,讓靜態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動態的發展動能,構筑起連接時代的精神紐帶。在鎮江這片人文薈萃的熱土上,“讀城”行動必將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精神之旅,讓市民再次發現家鄉之美,讓游客深度感知他鄉之韻,更讓城市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書寫下新時代“詩意棲居”的新篇章。(通訊員 朱嘉 記者 王含)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