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8.2%”,打好中國經濟“走出去”“引進來”兩張牌
日前,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45781.6億元,同比增長8.2%。
這一穩健增長,不僅展現出中國服務貿易的韌性與活力,更折射出中國經濟在高質量開放進程中的結構優化與動能轉換。在全球經濟復蘇仍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其背后是“走出去”與“引進來”兩張牌的協同發力,是中國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創新驅動的結果。
增長8.2%的背后,首先源于宏觀政策的持續賦能。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大幅削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中的服務領域限制,在金融、教育、醫療、電信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開放舉措。其次,知識密集型服務的崛起成為關鍵推動力。前7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7756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增速達12.6%,顯示出數字技術驅動的服務形態正加速滲透全球市場。中國科技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內容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產業升級需求,更成功走向海外。另外,近年來,我國通過增設口岸、優化簽證政策、提升跨境支付便利度等措施,顯著改善了中外人員往來體驗。更多國際會議、展覽、賽事活動落地中國,既展示了開放形象,也帶動了相關服務出口的增長,成為“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奔赴的生動寫照。
但也應清醒認識到,當前服務貿易發展仍面臨挑戰。國際地緣政治風險、部分國家保護主義抬頭、全球供應鏈調整等因素可能帶來不確定性。同時,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仍需優化,知識密集型服務雖然增長較快,但在整體規模中的占比仍有提升空間;旅行服務進口增速高于出口,表明進一步提振入境游、增強國際吸引力仍是下一步重點。
展望未來,要持續打好“走出去”與“引進來”這兩張牌。一是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制度型開放。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主動引領數字貿易、綠色服務等新興領域規則制定。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擴大數據跨境流動、專業資質互認等改革試點,營造更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二是強化創新驅動,培育服務貿易新優勢。鼓勵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尤其是在軟件信息、研發設計、專業咨詢等領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服務品牌。支持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服務外包等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構建“中國服務”與“中國制造”協同出海的格局。三是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中國服務”國際名片。針對入境游客需求,優化旅游產品供給,提升多語種服務、國際化支付、智慧導覽等便利度。鼓勵文化創意、中醫藥、康養等特色服務出口,形成一批文化標識鮮明、服務體驗優良的出口增長點。四是完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提供海外市場資訊、法律咨詢、知識產權保護等全方位支持。發揮進博會、服貿會、數貿會等展會的平臺作用,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合作網絡,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只有堅持開放包容、創新引領、互利共贏,才能在世界的舞臺上更好地講述中國服務的故事,讓“走出去”的步伐更穩健,讓“引進來”的成果更豐碩,最終為實現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周雄)
責任編輯:華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