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教師亮燈”,照亮教育強國的新時代征程
教師節的城鄉燈火里,藏著最溫暖的告白。從地標建筑到出租車頂,“老師,您好!”的銀屏點亮教師的職業榮光,更在全國人民心中播下尊師重教的種子,成為金秋時節里中國城鄉最美的風景。愿每一位教師都能感受到這份來自社會的溫暖與尊重,愿我們的教育事業更加繁榮昌盛!
近日,山東省、江蘇省、江西省等率先舉辦2025年教師節新聞發布會和慶祝大會,開展走訪慰問教師代表、組織優秀教師訪談、優秀教師評選表彰、“為教師亮燈”、為長期從教教師頒發榮譽證書等一系列慶祝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濃厚氛圍。其中,全國各地舉辦的“為教師亮燈”活動,成為這個教師節慶祝活動的亮點。
社會的亮燈,是尊師重教的具體體現。師恩難忘,銘記于心。為教師亮燈,讓人民教師的榮光璀璨生輝。當地標性建筑在教師節披上金色燈光,當校園的燈盞穿透夜色絢爛明亮,當全國城鄉的夜晚被教師節的燈火點亮,燈光在照亮建筑立面的同時,更是照亮了“教師是立教之本”的社會共識。當社會選擇用光來禮贊教師,“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就更加光芒四射。通過“亮燈行動”,構建新時代教師發展良好生態,讓教育初心照亮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
教師的亮燈,彰顯的是教育初心的使命擔當。人民教師以粉筆為犁,耕耘知識的沃土;以講臺為舟,擺渡求知的學子;以賡續“紅燭”精神砥礪奮進意志,為教育強國再立新功。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精神指引。
張桂梅校長用貼滿膏藥的手,點亮華坪女高的路燈,照亮了1800個山區女孩的命運;李余彥老師以家長們“提燈人”的贊譽,照亮山鄉學子們的美好前程;深山里的“扁擔教師”支月英用扁擔挑著教材、教具翻山越嶺,獨自承擔所有年級教學,40年如一日培養出30多名大學生;瑤山“校長爸爸”寒冬里背著患病學生趟過冰河,堅持“一個都不能少”……他們如同暗夜里的燈盞,用生命的光亮踐行著師心使命,為孩子們鋪就改變命運的道路。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紅燭”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在社會關注“學生減負”的同時,國家也普遍關注“教師減負”,關注如何讓這束光既溫暖和煦,又持久明亮。教師既要保持“低頭批改作業”的專注微光,又需具備“抬頭探索前沿”的遠目光芒。教師手中的那束光所照亮的,從來不只是學生的作業本,更是整個民族的未來圖景。因此,社會尊重和愛護教師,國家不僅給予他們師者的榮譽,還給予他們幸福的生活。
為教師“亮燈”,充分表達了感念師恩、禮敬教師的熱情和心意,弘揚了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強化了公眾對于教師的理解與支持,也增強了教師崗位幸福感、事業成就感和職業榮譽感,營造出濃厚的尊師重教氛圍。“為教師亮燈”,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物理空間的照亮,更是一個民族對教育強國的熱切守望。
廣大教師當以社會尊師重教的燈光點亮師者報效國家的心燈,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征途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繼續書寫一個民族用教育點亮未來的絢麗篇章。(許華凌)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