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百名攝影師進百村”,以鏡頭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今年以來,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百名攝影師進百村”文化指導師項目通過系統性團隊協作與持續深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作為項目實施方的平凡攝影創作空間,以“影像記錄鄉村 藝術賦能發展”為核心,通過組織攝影愛好者深入基層,不僅為鄉村留下珍貴影像檔案,更探索出一條“文化挖掘—品牌傳播—產業聯動”的鄉村振興路徑。
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夯實攝影力量根基
“百名攝影師進百村”公益攝影項目自啟動以來,已形成覆蓋區、街道、社區的多層級攝影人才網絡。目前,項目成員中匯聚了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家4名、省級會員6名、市級以上會員30多名,以及區級攝影愛好者90人。
為了持續增強團隊的活力,今年上半年,團隊吸收新增會員15名,其中有8名為學生會員,年輕力量的加入,為團隊攝影創作注入了全新活力。在團隊人才培養方面,通過“傳、幫、帶”機制,定期開展培訓與交流活動。截至8月,已舉辦基層攝影培訓10場,覆蓋社區干部、村民及學生群體300多人次;組織夜校主題攝影課12次、作品點評會3場,參與人數超200人次。另外,社區夏令營班更以15天的系統教學,為青少年攝影愛好者頒發結業證書,培育了攝影后備人才。
影像記錄與文化傳播:定格鄉村多維之美
“百名攝影師進百村”文化指導師項目圍繞鄉村振興“丹徒地方文化”“非遺傳承”“紅色教育”等主題,累計開展拍攝活動50多場,作品內容覆蓋了丹徒區自然風光、地域特色及人文歷史。其中,《江蘇鎮江高資:藕藏碧水農夫采 滿塘清香映笑顏》等10多篇作品被官方媒體報道,生動展現鄉村產業與生態之美;《高考季:他們讓鏡頭說話,用光影追夢》專題則通過光影語言記錄學子故事,引發社會共鳴。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團隊先后完成10場主題拍攝,深入挖掘傳統技藝與民俗活動。今年8月,選送部分作品參與了丹徒區攝影家協會、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丹徒藝境?人文與自然的對話藝術聯展”,通過攝影與美術作品的跨界呈現,這些作品將鄉村文化與自然之美以更立體的形式推向公眾視野。
成果轉化與未來規劃:探索“攝影+”可持續發展
“百名攝影師進百村”文化指導師項目不僅是一次視覺創作行動,更是一場文化振興的實踐。通過鏡頭語言,鄉村的綠水青山、非遺技藝、紅色記憶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通過人才培養與資源聯動,項目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
下一步,團隊將以建立動態影像檔案、深化多方合作、擴大品牌影響力三個方面為抓手,記錄鄉村發展變遷,助力打造丹徒文旅IP,持續提升丹徒鄉村的知名度與吸引力,用鏡頭展現多彩鄉村圖景。(通訊員 丁慶平 記者 王含)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