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丹陽:“活字典”里寫滿民生“晴雨表” “微網格員日記”助推社區治理
網格工作細致入微,大事小事皆掛心上。一本“微網格員日記”是微網格員工作的“制勝法寶”,記錄著千般瑣碎與萬種溫情。去年來,江蘇省丹陽市云陽街道鳳美新村社區黨委通過“微網格員日記”記錄著“六必訪”“六必到”“七必報”等信息,丈量著社區工作的精度和溫度,助推社區治理邁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高地。
“六必訪”機制,信息收集的“百寶箱”
為讓“微網格員日記”成為信息采集的關鍵,去年來,鳳美新村社區創新實施“六必訪”機制,即微網格員每天對獨居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家庭、困難群體、重點人群、社區五老人員進行入戶走訪、促膝談心、收集信息、掌握民生需求等。
針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家庭時,日記詳細記錄老人兒童在生活照料、情感陪伴等方面的需求,以便整合資源,確保關愛及時到位;針對困難群體,日記詳細記錄家庭狀況、致困根源等信息,為后續精準幫扶掌握數據打下基礎;探望獨居老人時,日記仔細記錄老人的健康情況以及生活物資儲備情況,提供必要幫助;對于重點人群,網格員深入梳理訴求,詳細記錄相關信息,為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提供有力依據;拜訪五老人員時,網格員耐心傾聽他們對社區發展的建議。
除了推進“六必訪”工作,微網格員還對小區公共設施、單元樓幢開展安全檢查、記錄租客信息,嚴守安全底線。鳳美新村社區黨委書記趙玉華介紹,根據日志的詳實記錄,社區可以掌握各類社情民意,根據輕重緩急解決“急難愁盼”,為精細化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六必到”機制,鄰里百態的“晴雨表”
“王大爺,您上次反映的單元門頭雜草堵塞出水口問題已經解決,今天我們來做個回訪!”日前,鳳美新村社區微網格員敲開居民家門時,手里拿著的一張彩色表格格外醒目——表格上“晴天”欄里新增的整改記錄,正是鳳美新村社區創新“六必到”機制推進“民情晴雨表”工作法的生動注腳。
“六必到”機制,覆蓋網格內突發事件、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居民訴求、物業投訴、志愿服務活動等諸多內容。在“六必到”的工作實踐中,微網格員化身“應急先鋒”,探索“驛站受理、紅網格議事、多元共治、圓滿辦結”模式,精確記載事件經過,客觀記錄處理過程和最終結果,為后續復盤、處理同類問題提供參考。
“我們將社區已解決了的民生事項,用‘太陽’圖標標注;將正在跟進處理的民生事項用‘多云’圖標標注;將預警事項用‘雨天’圖標標注,并標注責任人員,就像看天氣預報一樣,居民隨時能知道自家事辦到哪一步了。”趙玉華告訴記者,社區每月召開“氣象分析會”,將高頻出現的“陰雨”問題納入重點治理清單,目前鄰里守望、友好停車、設施共護、沿街商鋪安全巡查、老房裝修隱蔽工程干預等多類“民生事項”已形成長效解決機制。
“七必報”機制,民生動態的“前沿哨”
“七必報”內容,涵蓋了特殊人群狀況、流動人口變化、鄰里生活細節、環境衛生、公共設施、安全隱患、潛在矛盾糾紛等內容情況。微網格員每次走訪巡查結束,都將“七必報”涵蓋的各類情況即刻記錄,逐一梳理,詳情并上報,全程跟進處理。從社區吹哨、部門響應、人員調配到方案落地、問題解決,每一步都在日志中有跡可循,構建起完整閉環。
根據微網格上報的情況,鳳美新村社區黨委匯聚鳳美新村黨支部、玉乳泉黨支部、鳳美老干部支部、我幫你黨支部等多方力量,召開“紅網格議事會”,針對潛在矛盾糾紛,溯源信息,深入剖析根源;面對各類安全隱患,精準標注隱患位置,預估可能波及的范圍、受影響的人群,為后續排查整治繪制精準“地圖”。
社區“格”中事,民生“網”里情。時下,“微網格員日志”已成為鳳美新村社區治理的“文字相冊”和“活字典”,對轄區風險隱患實現精準防控。趙玉華表示,今后,將持續定期培訓不斷提高微網格員素質,繼續深化推進“網格員工作日志”,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奠定堅實的基礎。(記者 佘記其 通訊員 賈佳 譚韻斐)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