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附院躋身全國首批兒童哮喘標準化門診試點單位
金山網訊 近日,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頒發的《T/CMEAS 030-2024兒童哮喘標準化門診建設規范》團體標準應用試點單位的牌匾,被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忻悅捧回。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單位,這塊金色招牌標志著該院在兒童哮喘的規范化診療、全程管理和學科建設方面,得到了國家級的權威認可,為區域兒童哮喘規范化管理樹立了新標桿。
“哮喘是威脅兒童健康的常見下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全國兒童哮喘協作組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進行了3次城市0至14歲兒童哮喘患病率、發病規律以及診治情況的大規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患病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近年來,江大附院兒科門診接診的哮喘患兒人數也不斷增加。”忻悅在與患兒家長溝通病情的過程中發現,由于咳嗽變異性哮喘、胸悶變異性哮喘等非典型哮喘的癥狀多為胸悶、胸痛、咳嗽等,家長易將其與心臟疾病混淆,從而輾轉于其他科室就診。此外,因為擔心服用激素類藥物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或者用藥后“見好就收”,自行中斷用藥等行為導致病情反復或加重的情況亦不少見。忻悅表示,根據統計數據,即使在發達城市的三級甲等醫院,仍有20%的患兒哮喘未得到控制。
建設兒童哮喘標準化門診,主題落于“標準”二字。作為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發布的權威團體標準,《兒童哮喘標準化門診建設規范》對兒童哮喘門診的硬件設施、人員配置、診療流程、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均提出了極高要求,是衡量一家醫療機構兒童哮喘診治能力與水平的重要標尺。
多年來,江大附院一直致力于兒童哮喘的規范化治療,尤其是近年來,緊跟全國“兒童哮喘標準化門診建設”步伐,以“精準診斷、規范治療、全程管理”為目標,構建“篩查-診斷-治療-隨訪”的一體化服務模式,設有哮喘專科門診、兒童霧化室,引入肺功能檢測、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等先進技術,以更準確地評估患者的哮喘狀況。
標準化的治療模式,還體現于個性化和精準化的治療理念。“哮喘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忻悅介紹說,哮喘專科門診的5名醫生及2名護理人員均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取得相關證書,在哮喘病例的診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醫護會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性別、過敏史、癥狀嚴重程度等,制定針對性的治療計劃。
哮喘治療跟蹤環節貫穿患兒治療始終。在哮喘專科門診,每一名用藥患兒都有屬于自己的病情管理系統,系統內記錄著患兒的個人信息、病史、治療方案及隨訪情況等,醫生會依據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將治療分為5個階段,遵循“評估-調整-監測”循環,通過定期評估決定升級或降級治療,最終以最小藥物劑量維持癥狀控制。為提高治療效果,哮喘專科門診還會關注患者的依從性,并通過患兒教育、定期隨訪等方式,確保患兒能夠正確使用藥物、理解哮喘管理的重要性,以形成規范高效的診療閉環。
“成為團體標準應用試點單位是對我院兒童哮喘診療能力的認可,也是我院兒科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契機。”忻悅表示,科室將以標準化建設為基石,同步強化區域輻射能力,通過定期進基層舉辦培訓,開展義診、宣教等形式,進一步提升區域哮喘規范診療水平及公眾認知,為更多患兒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記者 楊泠 通訊員 錢小薔 孫卉)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