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眼鏡攜“新”出海忙
一鍵直達海外 一鏡暢銷全球
金山網訊 走進江蘇丹陽鴻晨集團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車間,仿佛進入了一座未來工廠。機械臂在無塵操作間里精準揮動,自動感應運輸車穿梭于樓層之間,將鏡片半成品快速投遞到下一道工序。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數據,記錄著車間里每一塊鏡片的研磨精度。
“我們今年引進了國內首臺最快的車房研磨設備,利用智能算法,鏡片研磨可以控制在微米級別。”公司關務負責人張艷邊查看生產數據邊介紹。近年來,鴻晨集團申請了30余件專利,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過去我們以貼牌代工為主,現在通過技術研發、品牌出海,正在逐漸掌握更多話語權。”鎮江海關駐丹陽辦事處綜合業務科科長易斌介紹,今年前7個月,鎮江眼鏡及零件出口31.1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丹陽占28.5億元,同比增長5.4%。
跨境電商“快時尚” 讓一副眼鏡直達海外消費者
在丹陽澤鹿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分揀車間,揀貨員在裝有4000款眼鏡架的貨架間快速穿梭。訂單打印機持續運轉,每天超過5000份訂單在這里完成分揀、加工、包裝,上萬副眼鏡通過空運發往全球。
“這種鏡架是數量最多的爆款,幾乎每天都要補貨。”揀貨員吳勝輝指著堆滿的訂單單據說,海外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高漲。
“和傳統外貿不同,我們主打跨境電商的直銷模式。客戶在網站上下單,上傳驗光數據,我們在國內完成加工,一兩天內發貨。”企業行政經理孫國慶介紹。
澤鹿光學的成功秘訣在于“快時尚”。公司團隊緊盯北美市場潮流,每一季推出數百款新眼鏡,色彩大膽明快,款式緊貼年輕消費者需求。公司還推出“一鍵試戴”功能,用戶只需上傳照片,就能模擬佩戴效果。憑借這種創新體驗,公司在北美積累了500萬粉絲,今年前7個月出口眼鏡超100萬副。
政策護航添動力 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
丹陽眼鏡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海關的支持與服務。鎮江海關駐丹陽辦事處通過走訪調研,及時掌握企業訴求,幫助解決原產地簽證、產品取樣檢測等難題。
“我們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已經促成70余家眼鏡企業入駐跨境電商產業園。”易斌介紹,海關還推廣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服務,組織RCEP政策宣講,指導企業用好國際規則,幫助開拓日韓、東盟等新興市場。
企業也從政策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數字化漸進鏡片、個性化定制鏡片在海外市場很受歡迎,今年前7個月,出口同比增長26.1%。”張艷說,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了產品品質,海關在政策幫扶、跨境電商引導、原產地政策培訓等方面的支持,也讓企業“走出去”更有底氣。 (下轉2版)
從家庭作坊到世界工廠 丹陽眼鏡產業的蝶變之路
丹陽,這座長江下游的小城,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1600多家眼鏡相關企業集聚于此,年產鏡片近8億片,占據全球鏡片市場的“半壁江山”。
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智能制造車間鱗次櫛比,丹陽眼鏡產業完成了深刻蛻變。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從鏡片、鏡架,到鏡布、鏡盒,一副眼鏡的全部環節幾乎都能在這里完成。如今,“丹陽眼鏡”已遠銷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過去我們是世界工廠,現在要成為全球品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少企業負責人表達了同樣的心聲。
智能制造讓產品更精密,跨境電商讓市場更廣闊,政策紅利讓企業更輕裝。丹陽眼鏡,正以一副副“清晰的鏡片”,折射出中國制造的創新活力與全球視野。(記者 陶立波 通訊員 梅瑩 宮安民)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