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橋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搭建“連心橋”
村民“點單”代表“接單”
金山網訊 “中心河南側沿線1.3公里缺少路燈,老年人晚上散步很不安全。”
“晚飯后沿著中心河散步的村民都是三五成群,北邊的光線很亮,而南側這邊則沒什么路燈。”
……
日前,在鎮江經開區姚橋鎮三橋村三橋九組活動廣場的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幾位村民圍坐在姚橋鎮人大代表聯絡員、三橋村黨總支書記楊軍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反映中心河南側晚間出行難題。楊軍凝神細聽,片刻就給出工作計劃:盡快將中心河南側道路路燈安裝事宜反映給相關部門,力爭10月份完工,讓大家晚間出行更安全。
8月初,姚橋鎮人大選擇三橋九組活動廣場打造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將廣場建設成為開放性議事區域,定期組織人大代表面對面接待村民。聚焦議事協商、矛盾調解等訴求,同步做好訴求記錄并持續關注反饋與進度。
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入口處醒目位置就有人大代表公示欄,人大代表聯絡員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一目了然。
“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周邊覆蓋農戶近60戶、村民120余人,聯絡站點同時也是三橋村議事點。”楊軍介紹,每月會設一天為人大代表接待日,讓人大代表與村民面對面溝通,同時也將策劃“議事+文化”雙軌活動,引導更多村民主動參與村級事務討論,將單一的議事場所提升為集議事協商、文化傳承、群眾互動于一體的復合型陣地,有效提升空間使用效率與治理效能。
“從家出來走幾步就到人大代表聯絡站點,有什么訴求在家門口就能反映,真的很方便。”家住三橋九組活動廣場附近的毛大爺說。
“打造人大代表聯絡站點是激活人大代表神經末梢、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的需要,也是以黨建為引領、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關鍵之舉。”姚橋鎮人大主席易芳琴介紹,人大代表聯絡站點的設立為人大代表與群眾搭起了“連心橋”,從“被動等”到“主動訪”,做民意“收納箱”;為人民群眾辦“微實事”,讓人大代表從反映者轉變為參與者,爭做矛盾化解員;聚“金點子”,讓人大代表從“旁觀者”轉變為“主心骨”,成為發展“智囊團”。(通訊員 王玉龍 吳倩 記者 張瓊霞 圖 王玉龍)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