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花月ye”音樂會激活京口秋日文化活力
金山網訊 秋夜江畔,月光如水。9月14日晚,鎮江市京口區長江路音樂噴泉廣場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京江花月ye”秋日音樂會。臺上樂隊傾情演繹,臺下市民駐足聆聽。這場由京口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推出的音樂會,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區域文化人才培養與公共空間活化的一次創新實踐。無糖計劃樂隊、拾光樂隊、江蘇大學無造樂隊——三組扎根鎮江的本土音樂力量,以旋律為筆,以江城為卷,勾勒出一幅“詩與歌”交織的秋夜圖景。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樂隊成員中多人擁有鎮江市文化指導師身份。他們平日深入社區、校園和文化空間,開展藝術輔導、創作推廣工作,如今從藝術轉角走向城市舞臺,展現出京口文化服務的多元面貌。
“文化指導師制度是鎮江市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京口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挖掘本地藝術人才,賦予其文化傳播的使命,讓專業力量下沉到社區、街巷中去。”從藝術轉角到非遺守望空間,從社區美育課堂到校園音樂會,文化指導師們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藝術與公眾的重要紐帶。
今年以來,京口區文體旅局依托專業文化指導師隊伍,精心打造了“京江花月YE”品牌主題活動。該活動精準聚焦青年群體文化需求,以音樂為載體,創新活動形式,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時代感與吸引力。在空間布局上,突破傳統限制,實施點線面聯動策略:深度“點”亮核心商圈(融入商業綜合體),精彩“線”貫濱江風光帶(覆蓋長江路、濱江路),著力“面”促文化服務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與此同時,通過音樂引流賦能文旅新業態,有效激活旅游消費潛力,顯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覆蓋廣度與群眾滿意度,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
據了解,此次音樂會還特別設置了非遺文創市集和美食體驗區,文化指導師們參與設計的非遺文創產品備受青睞。泥塑(太平泥叫叫)、京口面塑、繩結編織等傳統技藝通過創新設計,煥發出新的生機,展現出文化指導師在傳統煥新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京口區文體旅局將繼續深化文化指導師制度,推動更多藝術人才從“幕后”走向“臺前”,推動更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讓文化服務不僅浸潤日常,也點亮城市夜晚。正如這場秋日音樂會所展現的——當文化指導師站上舞臺,這座城市的文化脈搏正跳動得更加有力。(通訊員 王俊東 記者 王含)
責任編輯:王含